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五章 講學,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五章

講學

松柏青青,遮天蔽日,雖然已經到了夏季,但是這裡,依然有一陣清涼之意。

一少二老,圍在核心。青衫磊磊,外面的學子,各自肅穆。只有鳥叫蟲鳴,時常傳來,給講學之事,別有一番意味。

講學這種活動,從宋代的開始,在明代早就有一定之規。總體上來說,分為兩種,第一種就是士大夫之間的講學。這種講學承襲宋代遺風,分為不同的講學方法,比如一個老師日常講學,是教學的一部分。而現在所謂的講學,就是會講了。就是幾個大儒,一起登臺,彼此闡明自己的觀點,然後相互辯駁。讓周圍的學生來聽。

還允許學生提問。

今天,也就是這個模式。

另外一種,就是對百姓的講學,這也是心學所倡導的。心學一脈中泰州學派尤其習慣如此,為販夫走卒講學。實踐儒家教化百姓的心願。心學風行天下,泰州學派是立了大功勞的。

這樣直接面對百姓的講學,周夢臣還沒有經歷過。

不過,即便今日會講,也是有主有次的。

周夢臣畢竟有官身,而且關學雖然還有一二大儒,但是在官場之上,已經沒有誰的官職在周夢臣之上了,王用賓到了南京當尚書,不過是一個養老的職位,聽起來好聽而已。

沒有什麼用處。

即便不提周夢臣的學問,單單說周夢臣的身份,今日關學也是要給周夢臣面子的。

而且周夢臣也算著書立傳。薄有名聲,所以,今日主講,自然是周夢臣。

所以三個人寒暄了幾句,互相退讓,周夢臣還是第一個講解。

一開始,周夢臣並沒有標新立異。而是將《小學問》,裡面的內容講述出來,無非是邏輯學,唯物論,科學方法等,渲染上儒家的一些色彩。

其實,周夢臣也慶幸他是在明代。

因為他發現,他的學說,如果在明代之前,其實並不是那麼好融入的。原因,古代各代學問都是有自己的特點的。漢代就是古文經,今文經,唐宋儒學也是六經注我,我注六經。也就是說,之前的儒學,都是要面對經學,在儒家框架之中,找出自己的依據,但是到了明代卻不一樣了。明儒明顯的有拋棄經學的傾向,更多歐是立題目,衍生出自己的研究,而並非一要在經學之中找出自己的依據。當然了,如果有也不妨找一找。

王陽明心學就是如此。

王陽明立下的大題目,就是良知,之後一切在這個概念之上衍申的。

甚至王陽明之後的弟子們,他們走的甚至比王陽明還要遠,王陽明好歹是從《大學》之中的格物作為題眼開始的。但是王陽明的弟子們有些已經不在乎六經是什麼東西了。

所以,周夢臣的學說才那麼容易被人接受。

這也是周夢臣儒學修養,越來越深才漸漸明白的。周夢臣這個大儒身份來得如此容易,其實是時代不同,對大儒的要求不同。周夢臣能在自己立的題目之下,自與其說,又與其他大儒學問有錢牽連,那自然是大儒了。

如果周夢臣到了清代。想要得一個大儒身份,即便不將所有古籍倒背如流,最少也要將儒家典籍倒背如流,還要指出不同版本,不同批註之間的差異與問題。

畢竟清代因為文字獄的原因,早就不敢搞什麼學術創新,大家都要去翻故紙堆。要想翻得好,翻得妙,那真是要下死功夫的。

周夢臣洋洋灑灑講了一個上午。周圍關學弟子也都用心聽課。

然後到了中午休息一會。避開日頭。

再次開始。

還是周夢臣主講,不過,這個時候,周夢臣就不講了,要聽學生們的提問。

事先周夢臣就拿了一大把紙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