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五章 講學,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面寫著學子們一個個問題。

周夢臣規整了一下,先解答一些沒有聽明白的問題。《小學問》這一本書並不厚,更多是概念性的東西,還有不少純邏輯的推導,是比較難懂的,倒不是周夢臣不想寫得多一點,奈何大家都是這風格。

比如王陽明的《傳習錄》,朱熹的《近思錄》,等等表明思想的文字,都是語錄體的。要學子去參悟。倒是周夢臣的《小學問》。卻是很成體系,章與章環環相扣,頗有教科書的風格。

沒有辦法,周夢臣盤點前世讀得最多的書,其實就是教科書。

誠然,眼前的學子都是陝西一省的佼佼者,但是讓他們在一個上午將這些東西都搞明白。卻也是有些難的。

周夢臣將這些難點一一講解了一遍,隨即又提問這些提出問題的人。明白沒有?然後才看到最後一個問題。

周夢臣說道:“這個問題,有兩位同學問,分別是楊節與馮從道。他們問,我這一套有什麼用處。問得好。”周夢臣將這些字條攏在袖子裡,說道:“世界之間,總是有一些句子,能讓人血氣方剛,為之奮鬥終身,至死不渝。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子這一段話,從讀讀書識字後,第一次讀到,就覺得振聾發聵。從此願意跟隨張子,為實現這四句話,而奮鬥。”

“但是問題來了。我該怎麼做?才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啊?”

周夢臣目光掃過所有人,一時間所有人都打起精神,聚精會神地聽著。只有風聲與呼吸的聲音存在。

周夢臣為這一次講學準備了很多。

他想來想去,想通了一點。

人與人是不同,周夢臣之前對工匠,對底層士人講學,可以直接說他學問可以造這個,或者造那個,有這樣的好處,有那樣的好處。但是對於關中這些學子,卻不能這樣說。

原因很簡單,人與人不一樣。

就好像一個人去清華北大講如何賺一百萬。即便他的辦法很有操作性。也未必受到歡迎。原因很簡單,如何清華北大的學生直沉迷於賺一百萬,那麼他們就是不合格的。

而今也是一樣。

在古代有功名在身,社會地位上遠遠超過了清華北大的學生,可以說是國家供養,預備役官員。而且他們還沒有進入官場這個大染缸,對國家更具有責任心,甚至可以說是最具有責任心的,雖然這種責任心方向錯了,未必有好結果。但是並不能否定他們的初心。

他們關心的東西,並不是在這種具體的物質的好處。誠然關學是最務實的學問了,畢竟根植於貧困的大西北。不務實是不行的。但是他們想要的務實,是一條可以實踐,可以解決現實問題的學術道路。而不是說這個辦法,能賺多少錢。

所以,周夢臣想來想去,就以張載這四句話,為引子。來闡述自己的宗旨。而張載作為關學的祖師爺。他的話也是最能引起關學學子的共鳴的。

周夢臣說道:“你們以為該怎麼做,才能做到這四句?楊節你來說。”

楊節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他站起來,朗聲說道:“天地本無心,以生生為心,聖人參贊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此為天地立心也;建明義理,扶植綱常,此為生民立道也;繼絕學,謂纘述道統;開太平,謂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澤,垂於萬世。”

周夢臣說道:“這是宋儒的解釋,只是你覺得對嗎?”

楊節愣住了,沉思了片刻說道:“對於不對,學生不知道。只是最少是有所欠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