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六章 四句新解,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六章
四句新解
周夢臣其實也知道,這個解釋。
他好歹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幾乎所有氣學的書籍都讀過了,豈能不知道這四句話的解釋,他還知道,這僅僅是其中一種,不同大儒有不同的解釋,不過,大差不差,都是以理學心性等角度來解釋的。
只是楊節地回答,卻讓周夢臣有一點高興,最少楊節並沒有盲從宋儒的意見。
周夢臣接著問道:“你為什麼這麼覺得?”
楊節說道:“如果這樣解釋是對的,那麼為什麼沒有為萬世開太平?”
周夢臣覺得楊節這一句話,有些犯忌諱。畢竟嘉靖皇帝一直想讓天下人覺得而今是太平盛世。聽楊節的話,就意味著,而今並不是太平盛世,而大明也沒有萬世太平了?當然了,這是明朝,不是清朝。這話也算不了什麼,更過分的話,也有。
周夢臣也就不以為意。不置可否,卻沒有順著楊節的話頭往下面說,而是說道:“天地本無心?這一句話,我一直懷疑,什麼叫天地本無心。天地如果有鬼神主之,難道鬼神不是天地之心,天地既然無心,那麼天下日升月落,春去秋來,是誰主之?”
“那麼天地之心,是不是生生之心?”
“我不知道,因為無法確定是,也無法確定不是。我做學問,從來以實在為根本,這種行也不行的理論,在我這裡是行不通的。所以,我覺得,天地一定是有心的,這個心,並非尋常人所參悟的心,而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之心。”
“也就是天道。”
“而如宋儒所言,天地以生生為心,那如何為百姓立命,難道真是讓百姓領悟聖賢大道,就能安身立命了嗎?續了孔孟之言先賢之言,就能使萬世太平嗎?”
“朱熹亦為聖人。”
周夢臣批判不可謂不尖銳,一時間很多人都屏住了呼吸。而馮理目光之中,神情顫動,似乎看見什麼很久之前的東西。
周夢臣緩了一口氣,他知道。他這番話定然會惹來很多非議,只是今非昔比,當日他如果在北京城中說出這番話來,大體被當成一個狂生,與仕途無緣了。
但是而今,周夢臣是大明第一名將,有滅國覆邦之功,在朝廷之上也有自己一席之地。他說出這樣的話,對他影響已經很小了。
可以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了。
周夢臣說道:“我為國數年,諸位之中,也有當過父母官的,難道沒有見過大明百姓過得是什麼樣的嗎?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一場大雪,不知道搬出多少路倒。這樣的百姓,僅僅是道理就能安身立命的?絕對不是。”
“那是什麼?那是制天道而為之。”
“為天地立心,乃是深究天地之心,日月何以東昇西落,四季何以輪轉,天下何以有上下之分,水為何向低處流,水汽蒸騰,如何又凝結為水?這都是天道。”
“為生命立命,那就是制天道而用之,諸位都是陝西人,難道沒有看過,整個關中秦漢留下來的水利工程,水車灌溉。一畝土地,有水澆地,沒有水澆地,其中相隔,就是一個人的口糧。”
“為往生繼絕學,孔孟之道,千載不易,卻不是隻有孔孟才算是往聖。燧人氏,令天下人免於茹毛飲血。有巢氏,讓天下人免於露宿荒野,神農氏,讓百姓始知耕作,尚有其他如嫘祖製衣。軒轅為舟車。等等,方才有今日之天下,正因為有往聖如此,天下百姓才能養活這麼多的百姓。”
“繼絕學。就是繼的他們的絕學。”
“當天下人皆能吃飽穿暖,或許依然不是太平之日,但卻是萬世太平的基礎。至於,將來如此。我不知道,但是這門學問,就是尊荀子之真意,並張子之心,依先師之道,而得出的。說的就是一件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