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八章 馮理的用意,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八章
馮理的用意
只是,黃河銀行這邊張允齡並沒有準備將周夢臣那十萬兩的乾股讓給秦王,在張允齡看來,周夢臣的實力與影響力,可比秦王厲害多了,區區秦王又算得了什麼。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秦王就不厲害,可以忽視了。
只是張允齡兩個都下拉入陣營之中,也不知道出了多大的代價,才將秦王拉入他們的陣營,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周夢臣對這一件事情,也不是太放心的。覺得回去的時候,路過西安還是問一問吧。
至於其他各方面的訊息,也是陸陸續續的。容不得周夢臣在這裡優先的講學。
於是,周夢臣講學第五日,他這一次主講的數學。當然了,並不是數學的內容,而是數學在實際之中的應用。已經對數學的使用方法。
比如各種統計手法,來顯示現實情況,比如,掌握資料來推導一些情況,上升趨勢,還是下降趨勢,看上去更多是社會學者要掌握的東西。
一些科學地分析方法而已。
在此之前,他已經提前說過,講過這一次之後,他就要走了。
故而,洋洋灑灑講完之後,輪到了馮理來講了。
馮理沉默了好一陣子,說道:“其實,今日聽周夢臣講學,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人,相交多年的呂柟呂涇野。他是正德三年狀元,也是我們陝西人少有的狀元,學問之道,非我能望其項背的。而今涇野先生已經去了二十多年,我再次聽到,與涇野先生學問如此相合的年輕人。或許你們都已經不記得涇野先生了,畢竟二十多年,實在太漫長了。今天,我不講別的,我單單來講講涇野先生。”
周夢臣聽了。心中一嘆。
歷史好像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厲害人物都是一批一批出現的。不知道是時運所至,還是這些人相互磨礪。在正德到嘉靖年間,也就是王陽明生活的時間段之中,正是的大明各派都有大家出現的時代,北方有王廷相。王廷相,這個人也介紹過了。關學有呂柟,白沙心學有湛若水,其他大儒與羅欽順等等,一個接著一個。
很明顯的看到進入萬曆年間之後,這些能被海內公認的大家,就少了很多。各派扛鼎的人也少了,再次有那麼多大學問家出現,卻是在明亡之後,黃宗羲等三大家,倒是興起了一個小高潮。只是可惜,他們的學問再也不會被人所用了。
馮理此刻已經在講涇野先生學問。
比如,天下無一事非理,無一物非道。也就是道理不能空口白牙的說,都要落實在一件件事情上,你既然說事情有這個道理。那就該按這個道理來做,而不是說一大堆玄之又玄的道理,卻不能指導實際。道理脫離了具體事務,就不是道理。
這其實與周夢臣,或者一些科學觀念已經非常相近了。
在馮理口中,也視乎將周夢臣的科學方法-論,作為涇野先生打通理與事之間的橋樑來用,更是相得益彰。
當然了,馮理並沒有在這裡過多言語。卻將重心放在另外涇野先生提倡的另外一個觀點,就是學天學仁。
也就是說,做學問固然要學習聖賢之道,但是聖賢之道,更多是根基具體事務做出的判斷,而今不去體會其中深意,反而刻板的去學習經書中的東西,根本就是緣木求魚。所以,做學問一定要體會聖賢之深意,將他運用到實際之中。而且聖人做學問,何曾有經書?都是自己體悟所得傳之後是,後是不知變通學之,皆是腐儒。更重要的是要學天。天之道,至公至正,無所不包。學天之道,乃是學聖人當初之法。至於學仁。
仁之一字,乃是儒家之根本,孔孟之綱常。任何事情與仁字有違背,都是錯。
因為儒學從來不是用來殺人的。
馮理這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