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一次海運成功,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周夢臣作為總督對山東這裡也是有一定的指揮權的。王宗沐作為文官上官,又有總督的手令,他們自然不敢怠慢。
就在王宗沐的第一次海運到了最後一段路程。估計一兩日之後,就能到天津。而俞大猷與戚繼光聯手,也完成了對舟山群島的清掃。
比起王宗沐這裡的一切順利。俞大猷這裡就是一點也不順利了。
俞大猷與戚繼光聯手,連續奪下來十幾個島嶼。
如果說沒有收穫,也不是沒有。奪了幾十艘船隻,還有一批貨物,畢竟,汪直賴以生存的根基,從來不是打仗,而是勾連貿易,作為海上最大船主,汪直在什麼時候都不會忘記做生意。
在征戰的時候也是。
而汪直下落不明,反正從長江口海戰之後,根本沒有回到這裡。甚至連他的親信也沒有回來。他的老婆孩子就在日本,在這裡不過是幾個姬妾而已,這種女人這個時代根本不被看重。
汪直下落不明,其他各部根本沒有維持這裡的想法。
甚至有一些海盜在臨走之前,還狠狠地搶了一把汪直的東西。於是,這裡更是一片狼藉。
俞大猷與戚繼光出動的一萬多人,大小船隻一百多艘,居然僅僅弄了一些破爛,不,最大的價值,其實俘獲一片跟隨汪直出海的海商,還有一些被劫掠到海上的百姓,總共有一兩萬人。
畢竟,汪直聚集了這麼多海盜。總要給海盜最基本地供給的。再加上維繫整個海盜體系的運轉,還是有一定後勤的人員,這也就是為什麼汪直將船隊分散到很多小島上的原因。
因為不這樣,根本不能維持這麼大的船隊。
這些後勤人員,還有汪直在海盜劫掠下遺落下的貨物,等等東西,並不算是空手而歸。但是卻不是俞大猷如此大動干戈的目的。
戚繼光只能安慰俞大猷,說道:“俞將軍,不管怎麼說,這樣回去,也足夠向上面交代了。”
俞大猷說道:“一日縱賊,數世之患。我不相信汪直就這麼死了。汪直一定是金蟬脫殼了。汪直一日不死,倭寇一日不算平息。而且我也打聽了,謝和為首相當大一批海盜都奔赴福建了,福建哪裡要出事啊。”
俞大猷太明白福建的情況了。
福建沒有出問題,那是因為周夢臣放任默許的政策。也是因為地方官與通倭計程車紳之間彼此妥協,通倭士紳之中的力量與海盜或者說海商的力量彼此妥協。雙方才能安安分分發財。上上下下糊弄。
但是謝和這一群人加入其中,這種力量平衡就打破了。
海商的力量大增,通倭士紳的力量能夠壓制住這些海商的力量嗎?別的不說,習慣劫掠的海盜,還能轉化為習慣做生意的海商嗎?同樣,這些通倭的海商見南直隸浙江的問題解決得差不多了,會不會覺得朝廷要對付他們?他們會不會採取一些辦法,比如養賊自重?
等等,很多複雜的問題,一一湧現出來。
俞大猷敏感的判斷出來,今後平倭的主戰場就在福建了。而且如果說浙江這邊倭寇之中,倭人還是佔據相當一部分力量的話,在福建那邊就不一樣,更多是福建人自己搞出的問題。
俞大猷作為福建人,豈能不為家鄉父老著想。只是戚繼光雖然也有這樣的判斷,但是他到底不是福建人,不能感同身受,說道:“此去之後,就報告大人,大人自然處置。”
俞大猷心中暗道:“希望如此吧。”他隨即開始將這一戰收尾,準備在這裡設立幾個百戶所,看看附近島嶼有沒有耕種條件,留一批人手在這裡,為國家守海。
這也是俞大猷的觀念之一,平定一地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安民建制。讓此地歸於王化。不再從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