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捷之後,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捷之後

為了這一件事情,俞大猷正準備寫文書稟報周夢臣。卻不想第二日,他的文書還沒有到。周夢臣就到了上海港。

這麼大的戰事,可以說周夢臣的一場豪賭。

他怎麼可能坐得住啊?

說實話,如果周夢臣不是考慮到而今身份不同了。他在大明朝廷之中,也算重臣了,不再是當初小小巡撫,否則周夢臣他都準備自己坐鎮水師。

而今的周夢臣上船,起到的僅僅是反作用。

雖然周夢臣最後沒有決定上船。但並不代表,周夢臣不關心這一件事情,他在俞大猷出海之後,他就預計,即便打過仗之後,俞大猷本部也不會回到鎮江了,估計是要回到上海港。

所以他在船隊離開之後,就沿著長江東進,不是坐船,而是騎馬。

不坐船是為了安全考慮,畢竟長江上的戰事,到底是什麼樣子還不好說,而今大明的水上兵力已經都壓在這一戰上面了。根本不可能有了護衛周夢臣的兵力,而為什麼不透過其他水道,比如從運河到太湖,從太湖到吳淞江。

是為了時效性。

一旦戰事有了結果,沿江各地是最容易知道的。而在其他地方就要慢一點。

於是,周夢臣拿出當年,策馬征戰的精神頭,一天一夜,就從鎮江狂奔到上海。

在沒有來到上海之前,他就已經聽到的勝利的訊息,更是喜不自勝。

這一戰的意義,在此之前,已經說過不知道多少遍了,這裡也就不再多說。總之一句話,這一戰打贏了,海上的局面就開啟了。周夢臣一高興,也顧不得大腿內側火辣辣地疼。

直接來見俞大猷。

然後讓俞大猷帶領參觀參戰的船隊,並接見所有參戰的將領與士卒。

俞大猷對周夢臣的態度,也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之前他在周夢臣面前,多有幾分桀驁之色。而今卻變得畢恭畢敬起來。

尋常人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勞,恨不得翹尾巴。但是俞大猷不一樣,俞大猷之前對周夢臣的態度,其實是對以周夢臣為首,一大批文官的失望。畢竟俞大猷從軍三十多年,提過不知道多少建議,即便俞大猷而今回想,也覺得是真知灼見,如果按他的意思辦,事情必然不同,但是俞大猷多次提出意見與想法的下場,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貶官。

為什麼?這就是大明文武結構了。

在大部分文官哪裡,戰略戰役的決策權是要文官手中的,怎麼打?在哪裡打?打誰?這都是文官老爺拍板的。哪裡有區區一個武夫說話的份?俞大猷越是秉承忠君愛國之念,提出自己的計劃,就越是被打壓。認為俞大猷是越分言事,也就是不該你管的事情,你亂說話。、

武將只需做一件事情,聽命,衝殺。就行了。

但問題是,俞大猷也認死理。來翻開大明律,看看那一條不需武將商議軍事了?

這就是俞大猷一直與很多上司都混不到一起去的原因。

但是周夢臣卻不一樣。周夢臣給了俞大猷最大的重視,幾乎是將全軍的勝負,都壓在俞大猷身上了。這種被信任的感覺,讓俞大猷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對周夢臣自然與之前不同。

事實證明,其實誰都知道該如何矮下身段,大部分時候都是對方覺得你不值而已。

周夢臣用了一個上午,接見所有將領與傷員,詢問戰情。隨後又與俞大猷,以及自己的幕僚們商議獎賞之事。畢竟,如此大勝如何能不賞賜?

周夢臣從江南銀行裡拆借了二百多萬兩,足夠賞賜了全軍了。

下面各級將領還好,這戰影響雖然大,但畢竟是一個擊潰戰,斬首俘獲都不多。斬首不多,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海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