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三章 曲終人散盡,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零三章
曲終人散盡
周夢臣萬萬不可能為了向皇權妥協,而閹割科學理論。或者鬧出一個用科學方法證明皇權神聖的鬧劇。
每一個人都會站在歷史面前審視自己。
周夢臣從歷史下游而來,更是知道,後世歷史走向是什麼?或許因為他的存在,歷史細節有所改變。但是大趨勢不會變的。一想到自己在後世一些人將他證明皇權神聖的學說,拿出來花式吊打。周夢臣就慚愧的無地自容。
每個人活著都要有一個標準來衡量自己。有的人很粗暴,有錢來衡量自己,有的人則不是,是有學術成就,或者別的方面的成就來衡量自己。而周夢臣走到這個地位,能衡量自己的唯有青史。
知我罪我,其唯春秋。
周夢臣寧肯放棄而今所有仕途,甚至放棄自己的生命,也無法原諒自己在歷史上書寫出一個跪著的周夢臣。
所以,他只能選擇另外一條路。
在這個時代越久,周夢臣越發明白,嘉靖權謀也好,刻薄寡恩也好,嘉靖的確是缺少不少深邃的視角,這大概與嘉靖所受到的教育有關係。他接受的僅僅是藩王教育,根本沒有正兒八經的接受過儒學教育,在他心目之中,儒學大抵都是虛的,根本不知道,儒學看似迂腐的理論下面,隱藏著大明真正的治國之道。與體制執行規則。
嘉靖僅僅是浮於表面的東西,玩得爐火純青。但是這又如何?大明天下還是每況日下。
嘉靖如果真正理解了儒家那一套,不敢說做一個有為之君,弄出一個盛世出來,但是作為一個守成之君,如弘治皇帝還是可以的。
也不至於而今大明朝廷舉步維艱,大有山窮水盡的感覺。
當然了,這也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理學這一套解決方法越發不能解決大明社會出現的層出不窮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大儒要創立新說,就是來補救理學僵化的問題。
正因為嘉靖不懂,而且嘉靖自詡聰明,是聽不去儒臣的勸諫。當然了,有些儒臣真是將書讀死了。他們也不明白這背後的邏輯,有的是真明白,但是如此赤裸裸的利害關係,如何好給皇帝說,皇帝聽明白,學壞了怎麼辦?
畢竟理學很多時候是不讓講利的。只能含糊的去點,讓皇帝自己去悟。
但是嘉靖從來是讓別人悟他的話,怎麼可能去參悟別人的想法。
他沒有這個想法,自然也領會不到很多話裡有話。
人與人最大距離,就是面對面交流,你卻不知道我想說什麼。更不要說,能與嘉靖面對面的大臣能有幾個?
而且嘉靖對朝廷的控制能力,還有嘉靖的魄力,他如果下定決心的話,是能夠推行一場變法的。而大明之後的皇帝大機率是不可能的。周夢臣與太子關係不錯,但是太子本質上很弱的,他或許能放權,但是變法並不僅僅是皇帝能放權就行了。
在大明沒有一個堅定的皇帝支援,很多事情都做不下去的。
所以,在嘉靖有生之年,周夢臣必須上位,並且變法。一旦嘉靖去世之後,周夢臣很多想法都會胎死腹中。而且等某位明白皇帝,或者乾脆控制力比較弱的皇帝上位,周夢臣很有可能會被反攻倒算。
而且即便不算這個時機,單單算周夢臣的年紀,這也是最合適的時間段了。
變法這一件事情,所付出的艱險,要百倍在地方上做事。而今周夢臣三十多歲,從這個歲數到五十歲之間,是他最有能力的有精力的時期,最多要到六十歲,在六十歲之後,周夢臣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有旺盛的精力。
一個太平丞相,或許周夢臣六七十歲還能做。但是一個變法的首輔卻不容易做的。張居正死的時候,不到六十歲。在別的文官士大夫,能活七八十歲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