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二章 理學最大的優勢,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零二章

理學最大的優勢

周夢臣也是第一次從這個時代的人口中對皇權赤裸裸的分析,甚至帶著一絲絲輕蔑之意。

其實,這就是真正士大夫精英的觀點。

不過,這樣的話,一般是不會宣之於口,你能悟到就悟到,悟不到就悟不到。真正對皇帝忠心耿耿的,都是二流人物。大明第一流人物,與皇權都是合作關係。

即便是嚴嵩看似在嘉靖面前,卑躬屈膝,畢恭畢敬,但是他與嘉靖之間的關係,也是合作關係的。嚴嵩之種種,不過是他的一種偽裝而已。

“而理學為什麼能盛行這麼多年,不在於什麼心性之說,也不在於什麼事功之論,什麼佛道法儒都不是問題,他就是回答了前宋的這個疑問。既然不能從天子的神聖性上確定皇帝的聖神性,理學走的是另外一條路,那就是將君臣關係,神聖化。”

“什麼天理人心,都是附帶的。皇帝要的是,君臣關係的神聖化。這就是成祖皇帝要的聖學心法,天理就是三綱五常。日月之行都不脫三綱五常才對,至於其餘的論斷,都是附帶的。 ”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這些人,這麼多年都不敢輕易推翻理學。不是我們這些老不死都是蠢貨。你將理學個掰扯到一邊,你就要面對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確保皇帝的聖神性?為什麼朱家是真龍天子?你能回答嗎?”

周夢臣愣住了。一時間,他真沒有想到一套理論來論證皇帝的神聖性。

如果看史書就能看出來,凡是帝皇誕生都有異象,但是真以為那些修書大儒都是傻子。這不過是漢唐經學敘事的手段,表明皇帝天子的身份,神聖的血統而已。

不過,經過五代之後,雖然還用。但是已經沒有人相信這一套。於是,理學出現代替了經學,再次確立皇帝的神聖地位,不過是皇帝不再神聖,但是君臣關係卻是非常神聖的。

這才是理學賴以流傳數百年的最根本依仗。

周夢臣心中忽然冒出黃宗羲的一句話,“天下為主君為客。”這個時候,周夢臣才忽然明白,哪裡是理學束縛人心,是皇帝制度束縛人心。哪裡理學思想制約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分明是皇帝為主的官僚制度制約了中國的發展。

“果然,天下之大惡就是皇帝。”周夢臣心中豁然明朗。這種罪惡,並不是因為皇帝英明與否而有所改變。

羅欽順看著周夢臣,搖搖頭說道:“現在的年輕人都是這樣傻大膽嗎?”

周夢臣立即說道:“還請師叔指點。”

羅欽順說道:“我又能指點什麼?什麼也指點不了,我細細思量了你的框架,你的框架之中,何曾有陛下的地位。或許,你覺得這種做法很蠢,但卻是必然的,我輩儒者,從不是虛空之中做學問。大明兩京十三省,不,而今加上河朔省,是十四省了,風俗不一,氣候不一,方言不一,彼此之間也是矛盾重重的。西北望東南之糧,殊不知東南那一顆糧食,沒有百姓血淚。東南也不思天下之太平,不知道有多少西北邊軍,頂風冒雪與韃子廝殺才有今日。”

“皇帝的神聖性不存在,天下之大何以維繫?到時候野心之輩不知道多少,天下不知道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倒是百姓永無寧日。”

“倒不是天子一家傳承有序,絕天下人之妄念。”

“當然了,皇帝如果能英明一點就好了,如果不能就需要我輩去匡扶。”

“所以,皇帝神聖性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你不要膽大包天,搞出其他的東西,學習王艮弟子那些,非議君上的言論,是萬萬不行的。”

羅欽順這一番話,後世很多人也闡述過,比如康有為,甚至梁啟超一度也這樣認為的。認為中國需要皇帝。

的確,周夢臣也承認羅欽順說得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