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一章 上海現狀,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一章
上海現狀
吳淞江之事,給周夢臣上海之行蒙上一層陰影。
來到上海之後,周夢臣首先看見的是滿目瘡痍的民生。
陸家作為上海望族,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上海縣城的城牆陸家都出力不少。可以說陸家就是上海民生的代表了,結果倭寇事起,逼得陸家家主拖得病身殘軀,扞衛陸家原本計程車林地位。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上海民生已經到了何等程度了。
陸家作為上海豪門,尚且如此。上海其他百姓該怎麼活啊?
這一切的一切都呈現在周夢臣面前。
此刻的上海還是一個縣級單位,所管理的地方,也是很小的。後世的上海在這個時代來看,應該是松江府,甚至單單松江府也未必能覆蓋後世上海的範圍。
單單查過往的戰例,倭寇多次從寶山所突入上海城下,上海作為戰場,甚至有幾次圍城。周圍民生能好過才怪。
而且朝廷的賦稅一點也沒有減免。松江一府承擔的賦稅。要比其他一省還多,而上海一縣要承擔的賦稅,要比其他一府還多。
民生的恢復也可謂艱難。
這一切,周夢臣都記在心中。只是這些都是次要的。他首先要看得,就是港口的問題。
只是他首先面對一個問題,最適合作為港口的,也就是吳淞江了。原因很簡單,吳淞江是長江最後的支流。而長江口附近,有大量泥沙淤泥,畢竟整個上海,以及崇明的很多地方,在漢唐的時候,都還泡在海里的。別的不說,鄭和下西洋時候用的劉家港。而今也不用了。原因也是因為這個。
所以吳淞江是周夢臣最好地選擇了。這同樣也是歷史地選擇。
而吳淞江出海口,居然不在上海境內,這讓周夢臣有一些錯愕。不錯,在明代吳淞江出海口,是在蘇州管轄之下,在吳淞江口有兩個衛所,一是吳淞江所,一個是寶山所。真正的吳淞江口,應該在衛所下面。
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周夢臣有許可權,將這兩個衛所的土地劃給上海就行了。畢竟吳淞江在上海境內轉了一個圈,從吳淞江逆流而上,第一個縣城是上海。
第二個問題,就非常棘手了。
那就是吳淞江淤塞嚴重。在出海口這一片也是一樣的,而且在明初戶部尚書夏元吉就曾經修繕過這裡的河道,讓黃浦江奪吳淞江出海。
但是時代久遠,河道都有擁塞。周夢臣簡單測量了一下吃水深度,就知道,這裡做港口的話,會很麻煩的。甚至吃水比較深的船隻,都不能直接靠岸。
這讓周夢臣皺眉不已。
不過,他思來想去,如果想在長江出海口附近選擇一座港口的話,那麼吳淞江從上海以下到長江這一段距離的河道兩岸,是最最合適的了。
畢竟吳淞江雖然是長江最後一條支流,但是這個時候的長江,已經非常寬闊了,幾乎與大海沒有什麼兩樣了。
作為港口,首先要做得是有防護性,也就是能抵禦大風大浪。所以要麼修建一些防浪堤,或者就直接利用現有的地勢。
長江南岸也只有這一段河道是最合適的。船隻停留在這裡。足夠抵禦風浪了。
這幾乎是唯一地選擇了。
不過,周夢臣也知道,這一段河道太過狹窄。停不了大船。再加上淤塞嚴重,必須進行一定的維護,而且即便維護之後,看樣子,今後還是要淤塞的。
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周夢臣固然有先入為主的想法,但是思來想去上海這裡,已經是工程量最小的方案的。別的不說,在長江邊硬生生修建一道深入大海的防浪堤,比起清淤,工程量不知道大了多少。
其實周夢臣並不知道,他所想到這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