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章 南洋行,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章

南洋行

船輕輕地靠了岸,譚綸立即下了船,到了周夢臣身前立即行禮,說道:“下官見過大人。”

隨即跟隨譚綸等人的隨員,大概有二三十個人。這些人都是跟隨譚綸下南洋的官員與將領。周夢臣還看見了何心隱。不過,對於這一件事情,周夢臣也知道。因為以何心隱的身份地位,打個招呼。沒有人會拒絕他隨行。

周夢臣也是知道的。

他雖然對何心隱這一次要下南洋,有一些懷疑。不知道他有什麼目的,僅僅是對南洋有興趣,還是何心隱有別的目的?但是不管怎麼樣。周夢臣對於大明士大夫願意接觸大海,是樂見其成的。

周夢臣目光掃過這些人,上前將譚綸攙扶起來了,說道:“潭大人此行辛苦了。”

譚綸說道:“為朝廷做事,談何辛苦。沒有大人提攜,南洋之行,也輪不到下官。下官豈能辜負大人。”

周夢臣選擇譚綸,也是浙江巡撫唐時英的舉薦。

周夢臣選擇主持下南洋的官員,也是費了一些心思,首先,這個官員品階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周夢臣雖然有便宜行事之權,但是畢竟不是正管,而且這一次也沒有聖旨,所以周夢臣不能派品階太高的官員,同時,也不能派品階太低的官員,雖然南洋都是一些小國,實力最強的安南,在周夢臣看來,也比不上大明一個省。但是畢竟是一國,品階太低了,在談判的時候,也會受到壓制。雖然說,大國卿小國相,但是也不能讓大國一縣令就能與小國首相平起平坐。

於是,周夢臣在唐時英的舉薦之下,選了譚綸。

周夢臣對譚綸是不是後來的大明名將,不感興趣,也沒有印象。唐時英推薦的理由是有膽氣。

是的,譚綸在臺州之戰中,表現並不是太好。特別是在周夢臣坐鎮東南,各方面戰場捷報頻頻之下,譚綸在臺州之中的表現,只能說是平平。比不上歷史上各路打得都很艱難。甚至胡宗憲屢次彈劾俞大猷與戚繼光,說他們作戰不盡力,讓他們戴罪立功。但是民間百姓都說,胡宗憲從來說,打了勝仗是自己的。打來敗仗是下面的人。因為俞大猷與戚繼光戰力強,凡是都往他們身上扣。因為俞大猷與戚繼光是能戴罪立功的。其他各部就未必了。

胡宗憲讓他們背黑鍋,然後自己再私下裡安撫一些,事情就能過去了。

可見當時戰場之反覆艱難。

於是譚綸在臺州守城之戰的表現,特別是譚綸本身就是文官。從此走上了儒將的道路,最後還當了兵部尚書。而同樣的情況下,譚綸在臺州之戰中雖然表現平平,但是敢出城接戰,敢身先士卒。等等表現,也讓很多人看在眼裡。

這也是唐時英說譚綸有膽氣的原因。

在周夢臣看來,外交使節,別的方面可以差一點。但是膽氣一定要足,不能因為別人一威脅,說幾句硬話,自己就軟了,那是萬萬不能的。應該是那一種即便刀子架在脖子上,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的人。

周夢臣也是考察了一下譚綸,覺得唐時英說得對,別的怎麼樣不知道,但是譚綸的確是慷慨磊落,膽氣十足。甚至有幾分英雄氣。其他能力還沒有看出來多厲害,但並不存在明顯的短板。

所以,周夢臣最後選擇了譚綸。

當然了,譚綸究竟合適不合適,而今還要看譚綸這一次的彙報了。

這是譚綸要面對的大考,也是周夢臣要給自己的答卷。

周夢臣哈哈一笑,說道:“譚大人,說笑了。不過為國家舉才而已,我對南洋的情況,可是很好奇的。”

譚綸胸有成竹地說道:“包大人滿意。”

一番寒暄之後,周夢臣讓其他人去將譚綸以及譚綸的隨員給安排好了,他帶著譚綸到了總督衙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