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七章 佛門儒家,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八十七章,佛門儒家
平靜的日子總是短暫的。數日之後,就到了講學的第二階段。
其實不用周夢臣挑撥,很多學者也想在這個場合對於很多公案,進行一場辯駁。畢竟,心學內部自己就有矛盾,比如錢德洪與王畿在本體功夫上,簡直針尖麥芒。
只是錢德洪更識大體,本來他準備講學的。但是王畿對周夢臣放炮之後。錢德洪就將自己講學給取消了。原因很簡單,他不能在這個時候拆王畿的臺。
很多心學學者也都抱著這個心態。
所以,到了這一天,根本不用說。所有的目光都看在周夢臣與王畿身上。王畿自持身份,雖然也拿目光瞧周夢臣,卻沒有第一上臺的想法。
周夢臣見狀,也不客氣,說道:“聽了諸位前輩的講學,在下受益匪淺。不過,也有一處不明,還請龍溪先生指點。”
王畿聽了,說道:“周長亭請講。”
周夢臣而今的名字也很多的,周夢臣這個名字,很少有人叫,周飛熊,也就長輩以及幾個好友稱呼,更多的人稱呼他官職。而今周長亭這個號,更是少有人稱呼。周夢臣自己都快要忘記了。
不過王畿選這個稱呼,也是有心了。他之所以這麼稱呼,第一是迴避周夢臣的官職。也就是今日坐而論道,不能以身份壓人。第二,王畿與周夢臣也沒有那麼親密,自然不能稱呼周夢臣的字,於是就將周夢臣這個名號給翻出來了。也有周夢臣稱呼他龍溪先生對應。
龍溪也是王畿的號。
周夢臣說道:“龍溪先生,聽先生講學,別開生面,只是其中多佛家釋義,恐非儒家正道。”
羅欽順聽了,微微含笑,對於周夢臣按照他的計劃來辦,很是滿意。
王畿聽了,臉色微微一變。他其實知道,在這上面很多人對他不滿意。但是他依然堅持自己的意見早就想過要怎麼回應這個問題。
他說道:“佛家雖然偏頗,但是在道理上,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從來沒有一個道理,有一些事情別人說了,我儒門就不能說,佛家講心性,我儒門就不能談心性了嗎?虛寂微密,乃是聖學千古之密,後有聖學不明,反而將這秘傳讓給佛家了。而今學子但凡言闢佛,卻不知佛家所言,本是我吾家之大略。而今借道而入,不亦哀乎?”
周夢臣聽目瞪口呆。
不僅僅周夢臣目瞪口呆,這幾十年沒有關注過學術的羅欽順,也目瞪口呆。他心中暗道:“王陽明沒有將這個弟子給打死?”
羅欽順與王陽明亦敵亦友多少年了。對王陽明很瞭解。王陽明是借了佛教一些觀念。但是他本質上還是儒家的一套。但是而今王畿根本在說,佛門真意,就是儒家大略。看似還將儒家放在佛教之上,但其實暗戳戳劃了等號。
後世很多大儒評價王畿誤入歧途。還真是一點也沒有冤枉他。
周夢臣一愣之下,頓時大喜過望,心中暗道:“王畿真是授人以柄。”他問出這個問題之前,也細細思量過。王畿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也設計了這個回應的方法。
只是而今周夢臣準備的套路,一個也用不上了。不過,周夢臣有了新得進攻方向。
周夢臣說道:“龍溪先生此言大誤,聖學之道,千載流傳。豈是佛教可比。”
王畿淡然地說道;“佛教與儒門之別,在於一個私字。佛門將生死看成首要大事,而儒門卻不然。這才是根本之別,一個出世之學,一個入世之學。除此之外,道理是有相通之處的。”、
周夢臣立即反駁道:“此言差矣。佛門何以是出世之學?儒門何以是入世之學?並不是此學問生來就是出世還是入世,而是道理使然也。”
“今日,先生以其道理相通,卻是深陷迷津,不可自拔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