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晉商的前世今生,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十二章

晉商的前世今生

殷正茂將周夢臣的要求一一記錄下來。

周夢臣思忖片刻,說道:“另外什麼質子,讓辛愛入京朝見,等其他條款,按你的意思辦。韃子想拿喬,我們也要嚇一嚇他。不要擔心談崩了,而今擔心談崩的是辛愛,而不是我們。”

殷正茂說道:“遵命。”

周夢臣說道:“再有什麼事情,可以直接來找我。”

殷正茂立即會意,起身告退。

周夢臣轉過頭,對楊繼盛說道:“通貢這一件事情,估計有些波折,應該沒有什麼問題的。不過想從通貢之中獲利,還需要別的準備。”

楊繼盛說道:“還需要什麼準備?”

周夢臣說道:“之前,你與晉商接觸過。你覺得他們頭面人物如何?”

楊繼盛沉吟片刻,說道:“我其實沒有怎麼與他們打交道,不過是借了薊州巡撫楊博的名頭而已。晉商之興,都為鹽商。以輸邊起家,多居於蒲州。問楊博作為蒲州望族之首,既是弘農楊氏之緒,又為而今蒲州臣工之首,對晉商是很有影響力的。不過,看張,王,楊家這些人財力雄厚,拆解幾十萬兩銀子,真是輕鬆寫意。真是---”

楊繼盛對國家無錢,為了區區幾十萬兩銀子,就弄得地方與中央扯皮不斷。為了對韃子用兵,他與周夢臣恨不得一兩銀子,掰在兩半花。幾十萬兩銀子,都足夠周夢臣與韃子再打一場兔毛川之戰了。

但是在幾個大商賈那邊,似乎都是毛毛雨。

這樣楊繼盛有些不知道該如何評價。楊繼盛本質上是農民出身的,他的思想感情之中,多佔在普通百姓這一方。對於這種富的超乎了楊繼盛想象的大商人,他不能理解。覺得這種情況,就不該存在。但另外一方面他作為朝廷命官。也找不出這些商人有什麼大錯。不可能不顧法度處置他們。

這讓楊繼盛很迷茫。

周夢臣卻知道,這將來是大明的普遍現象。明末加得三餉,總共也不過一年不足千萬兩的賦稅,就搞得天下鼎沸。但是明末中等布商一次交易最少要備幾十萬兩現銀。至於頂級大商人是多奢侈。就不好說了。

這其實很充分地說明了。大明的賦稅制度,財政制度出了極大的問題。

晉商其實是開中法的受益者。

在國初,大明朝廷要為邊關運輸糧食,耗費巨大,於是就沿用了宋朝的開中法,也就是運輸一定量的糧食到邊關,能領鹽引,然後到產鹽地去鹽售賣。總體上,就是用鹽上的重利來彌補運輸中的消耗。

但是開中法漸漸不行了。其中原因很多,皇帝濫發鹽引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到了弘治年間,開中法就廢除了。也就造成了邊關糧食日益緊缺的原因。朝廷將銀子直接撥給邊關,倒是痛快。但是邊關產糧不多,有銀子沒有糧食,也沒有什麼用處。

這也是為什麼,周夢臣給下面發糧食,而不發銀子的原因。一來他的銀子少。二來,邊關的糧價波動相當大。甚至大量外來的糧食,壓制了本地的糧食生產的利潤。同時一旦外來糧食斷絕,糧價又能飛到天上去了。

總是弄出各種事情。

這才每月給糧,不是給銀子。

一提道產鹽地,人們直接能想到的就是兩淮。但是實際上,中國最古老的產鹽區不是兩淮,而是山西運城,也就是蒲州。鹽湖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產鹽區,晉商就開始販鹽起家,後來不滿足於鹽湖的鹽,與徽商爭奪揚州鹽的主動權。這是後話。

而今的晉商已經全面發展,依靠同鄉形成了一個很大的貿易網路。與南方的徽商也算是南北稱雄了。

到了嘉靖時代,已經到了非家產數十萬,不敢稱豪商的地步了。幾十萬兩銀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