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晉商的前世今生,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他們來說,雖然是一個大數字,但是又不是一家出的。幾家十幾家湊湊就有了。
比起徽商更精打細算。晉商與官府走得更近一些。
從某種程度上,鹽商都是吃得朝廷的飯。維繫朝廷上的關係,才是他們第一生產力。這也是為什麼?北京一發話。晉商就非常豪氣的墊付了幾十萬兩銀子,給將士們發餉銀。
這固然是晉商有錢。但也說明了他們與朝廷之上緊密的關係。他們根本無法拒絕。
周夢臣說道:“就請你為我引見一下吧。”
楊繼盛說道:“這好辦的很,何須引見,只需放出風聲,有不知道多少人趕著上門。只是周兄,你可要想好了。不要一失足為千古恨。”
周夢臣聽了,不由一笑,說道:“放心。這一件事情,我周某人雖然比不上這些豪商富。但是能收買我的人還沒有出現。”
楊繼盛判斷的沒有錯。晉商的財富與官面上的很多人都有關係。他們也多維繫一個比較好的官場關係非常看重。
周夢臣的風聲傳了出去。頓時引得各地晉商匆匆從各地而來。彙集在大同城中。
大同最繁華的街道一側,有一座大院子。原本是某郡王的別院。只是周夢臣一心搞錢,對於這些不動產也沒有什麼興趣,如果有人賣的人話,自然也買。甚至這些事情都到不了周夢臣案上,大同知縣都處置了。
這裡就是晉商買下來了。作為蒲州會所。
此刻,幾十個人都在裡面商議。
為首一個大商人捏著白鬚,說道:“賢婿,今日這周大人放出風聲想要見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這些人到底不是讀聖賢書的。其中有些關隘是不大清楚的。你今日就要入京感趕考,又是楊大人親口讚許的後起之秀。你給大家說說吧。”
這個人名叫王恩。他本家之中,有一個大官叫王國光。是嘉靖二十三年進士,而今還在六部之中當主事。王國光似乎家中經商。對數字很敏感。也算是厚積薄發,在萬曆年間作為張居正在戶部得力助手,完成了很多項關於錢糧的改革,還有大名鼎鼎的《萬曆會計錄》,就是他的手筆。
不過隨著張居正之死。他也被掀翻倒臺,最後鬱鬱而終。
另外一個大商人說道:“子維。既然你岳父考教你,你就說說吧。”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張允齡。他也是蒲州赫赫有名的大商人。足跡遍佈天下,張家雖然父輩都在經商。但是將產業發展如今這麼大的,卻要從他與自己兄弟說起。不過,他最重要的功績不是經商方面。
而今發覺作為大明商人是不可能有未來的,想要有未來。就要作為從商人變成官僚。所以他下了大力氣教授子弟讀書,甚至資助很多貧困讀書人。而他的兒子,就是他這個思想下,最得意的產品。
不僅僅讀書上進,還與官宦人家接親了。再加上他的妹婿,現在還在杭州當任知府的王崇古。讓張家已經半個腳邁入了官宦人家的門檻。只要他的兒子能在今年考中進士。張家就不是商人家族。而是士林中人了。
而他這個最看重的兒子,不是別人。正是張四維。
張四維雖然還沒有中進士。但眼光卓絕,已經被很多人看重了。楊博就提攜過這個家鄉後輩。都覺得是鳳凰兒。定然能出人投地。而張四維之所以來大同,卻是本想去北京的。參加明年的科舉。不過周夢臣發出訊息要見晉商的頭面人物。張四維非常好奇。而且張四維自信今年必中。只是名次不大好說。
如此一來,他就有心思關注其他的東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