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四章 大學問,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零四章
大學問
在儒學中,對自然界的研究重要嗎?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
性善與性惡重要嗎?也不重要。
但是以天人合一為基礎的儒學理論,自然界的變化對映在政治上的變化,就很重要了。
性善與性惡為基礎的,發展出來的不同手段。就是法家與儒家區分所在,就太重要了。
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之間,是有相互影響的。但是在儒家這裡,這種相互影響就變得特別重要。這也是儒學的本質,是統治之學,是道德之學,政治之學。更關心於人。關心社會。
所以,關於闡述統治,或者統治關係的學說,就是大學問。而不關於這些的學說,即便是再精妙,也是小學問。
周夢臣想起了什麼。說道:“師兄,心學的政治主張是什麼?我似乎沒有注意過。”
吳廷翰冷笑一聲,說道:“而今自然沒有人說,不過是怕徐階氣死王陽明而已。”
周夢臣一愣,萬萬沒有想到,會有這個答案。在他看來,徐階是心學大功臣。怎麼在吳廷翰的口中,卻不是這樣的。吳廷翰看出了周夢臣疑惑,淡淡說道;“王陽明一代英傑,能文能武。但是一輩子沒有登上大明權力頂峰。你覺得王陽明沒有遺憾嗎?”
周夢臣說道:“陽明公,或許不在意這件事。”
吳廷翰笑道:“王陽明的徒子徒孫,都將王陽明給神化了。卻不知道,王陽明也是人。那一個讀書人,沒有想過,為帝王師,於天下之間施展自己的才華?王陽明從小想當聖人,而聖人都還想出仕,他豈能不想?不過,時局昏暗,王陽明一股傲氣,不肯同流合汙。當時劉瑾用事,李東陽為大學士礙於時勢,陰事之。李東陽乃王陽明的座師,然王陽明不肯從,以至於劉瑾發難,流放貴州,仕途不行,方有心學。王陽明創立心學之初,就是覺得官場之上,人人都有數張面孔,對下面是一張,對上面又是另外的模樣,王陽明覺得此乃理學之偏頗。乃創心學以糾理學之偏。”
“大而言之,就是對官員有更高的道德要求。要求官員近人情,有人味。講良心。”
“具體的話,就是反對翰林內閣體制。”
“本朝制度,內閣閣員都是從翰林院而出的。由翰林而內閣,幾乎自成一體,與其他官員從來不相干。而王陽明當初任性,以二甲第七居然沒有入翰林院。所以,他立功雖大,但一輩子無緣內閣,甚至內閣某些人為了保全利祿,打壓王陽明。以至於王陽明封伯。幾乎絕了上進之途。”
“所以,王陽明與王陽明的弟子們都是反對,翰林內閣制度。認為內閣權重,權侵六部。朝廷之弊都在內閣之上,應當解散內閣,以國朝故事,分任七卿以掌國事,定然匡扶正道。解朝廷之急。”
“嘉靖初年,有好些心學弟子投身政治之中,甚至本能入翰林院,卻不入,就是秉承王陽明之念。並且屢次上奏,對內閣大權進行限制,大禮儀之初,張文忠勢單力孤,引心學門人入局,結果也是因為這一件事情,惡了張文忠,張文忠更是幾乎將心學門人罷免一空。如騶守益,徐階,唐順之,等心學門人大多被此事牽連。”
周夢臣聽了,心中有些苦澀。
他進京的時候,感覺北京沒有多少心學氛圍,以為心學對北京沒有什麼影響力。而今才明白。氣學是除卻王廷相之後,沒有什麼得力的干將與大官。而心學不是,而是心學剛剛遭受了一番打壓。
更讓周夢臣的無語的是,即便是被朝廷打壓過的心學,在北京的影響力也比氣學多了幾個數量級。
兩個學派的差距,真是不可以道計。心學天下顯學的名聲,絕非白來的。
也明白了為什麼說,如果王陽明還活著為什麼會看不慣徐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