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四章 大學問,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是徐階完全違背了王陽明的政治理念。因為徐階本身就是翰林內閣體系的受益者。如果沒有這個體系,徐階何以入內閣。同樣徐階將張居正安排在翰林院之中,並將張居正當成自己的衣缽傳人,可見徐階也沒有想過繼續攻擊或者廢除這一體制。
從這個角度來看,徐階到底是一個政客。政客都是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拿來用,對自己沒有用的東西,都是選擇性忽視。
“你覺得心學的大學問如何?”吳廷翰強打精神問道。
周夢臣沉吟了片刻說道:“太虛了。教化如何是萬能的。天下間就沒有惡人了。不過也能理解。陽明公身處下僚,有志不得張。談論朝政,非但無益,反而有害,只能泛泛而論。不過。管他對翰林內閣制度的看法,也是大有見地的。正中時弊。”
其實,王陽明對內閣體制的一些看法,一點都沒有錯。
內閣成為明朝後期的基本制度,但是內閣制度有先天缺陷。存在著職權不清,首輔權力過大。沒有具體明確的權力規定。既可以無窮的,又能是無窮小。看似面面俱到,其實是面面不到。
之所以有這個原因,就是因為內閣制度,本身與大明體制都存在衝突的。大明體制好也罷,壞也罷。都是太祖皇帝一手一腳打磨出來的。不需要懷疑太祖皇帝的政治才華。雖然在太祖皇帝體制之中,存在皇帝工作量太大的問題。但內部的分工與制衡,其實是做得很好,否則清代即便沿用。
但是內閣制度卻不是太祖皇帝所創。是成祖皇帝所創。本來不是一個臨時機構,一點一點地加強。最後在正德去世,新皇沒有登基的空當之中,楊廷和假借皇權,做出一系列大事,改易正德之政,將內閣大權推上一個新的高峰,這也是楊廷和能與嘉靖掰手腕的底氣。
從這個過程來看,就能看出來,內閣的權力是內閣人員一步步擴張,與皇帝一步步讓權而來的。並沒有做過整體性的規劃。
具體的來說,六部不是內閣的下屬,彼此之間沒有隸屬關係。內閣的權力是為皇帝票擬,沒有任何權力干涉具體政務。但是他們又能借票擬之權,做任何他們想做事情。
而且內閣之中又沒有具體分工。所以內閣之權大多集中在內閣首輔之中,甚至有些內閣大學士混得還不如下面的尚書了。比如大學士李本。他出現了多少次,但是不過掛名而已。就是因為他的權力已經嚴嵩與徐階瓜分殆盡。他就是做冷板凳的。
而正因為這個原因,內閣權力都是內閣人員自己奪的,才讓內閣之中紛爭不斷。
總之,明代內閣體系並不是後世成熟的內閣體系,裡面有太多漏洞與弊端。而在嘉靖皇帝這裡還好,但是到萬曆朝的時候,掀起了激烈黨爭,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內閣體制不全的原因。甚至原因就是部閣之爭,也就是掌握行政大權,在大明律之中,也掌握決策大權。畢竟大明體制就是以七卿,也就是六部尚書加上都察御史為首的七個人作為領導核心的。並沒有內閣的事情。
“只是------”周夢臣嘆息一聲,說道:“請君試問東流水,何日才能復西歸?天下大事,都有一定之規,而今大明體制也是如此,內閣縱然有千般不好。但是到了今日這個地步,已經是覆水難收,根本不可能回到從前。只能向前繼續走下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