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三章 青城上任,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絕,索性先找了一個秀才給李如鬆開蒙,只有教授弟子,那是將來的事情。

不過,看在這個弟子的面子上,對李成梁的態度不錯,將青城的局面細細說給李成梁聽。最好說:“你在青城也就這幾年事情,第一據理力爭,扞衛朝廷利益。第二接應暗間,第三就是在關鍵時候,促成韃子謀反。”

“除此之外,你可以自由決斷。”

李成梁聽了,直接到熱血在內心之中滾燙。他不是尋常人,越是危險的事情,他越是興奮,正應了那一句話,富貴險中求。

李成梁覺得他一輩子的富貴,就在這青城之中。

李成梁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安頓了家小之後,立即一路向北而去。

在大同境內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一副大興土木的樣子,全部是在想辦法抗旱。看此情形,李成梁不由得對周夢臣多了幾分佩服。一來佩服他的愛民之心,二來也佩服周夢臣治民之能。

愛民之心就不用說了。

周夢臣如果沒有愛民之心,又怎麼會緊急上馬這麼多水利工程。幾乎將府庫消耗一空。治民之能也很簡單。很多事情,下決定是容易的,執行是困難的。而今整個大同都是大興土木,卻沒有出現太多的亂子,可見周夢臣的能力。

其實這也是大量大同書院學子的幫忙,幾乎每一個工程都有大同書院的學子在,這省了周夢臣很多的功夫。

只是李成梁一過玉林,立即感覺到不同。

蒙古民生凋敝。

李成梁是鐵嶺人,距離草原本來就不遠,他年輕的時候,也不是沒有去過草原之上。對與草原生態有自己理解。他看得出來,這草原上看似一片碧色,但是細細看看就知道草色不一。就是因為水源的緣故。

李成梁雖然之前沒有來過草原之上。但是他知道,不是正常的現象。

畢竟靠近邊牆這一部分,可是漠南最好的草原。

李成梁隨即想到:“大同旱情都很嚴重,而漠南豈能不受災,只是不是時候啊。”李成梁想起徐渭的特別交代,逼反韃子這一件事情,要從長計議,等候命令。最少今年是不行的。

今年旱情已經影響到了軍事行動。

只是李成梁非常清楚韃子的習性,韃子一旦遇見這麼大的旱情。會做的事情非常有限,最大的可能,就是出兵南下。想起正在大興土木的大同,李成梁忽然覺得這一個任務,或許有些棘手。

要小心自己成為韃子騎兵用來祭旗的那一個人。

李成梁越往北走,就越是擔心。

因為他看見了,一行數輛車,十幾個壯漢,還有一些老弱的隊伍,正在南下。他們一見李成梁一行人,紛紛警惕起來,彎弓拔劍的。李成梁放下武器,孤身過去,詢問了一下情況。

果然如李成梁所想。

韃子放牧方式,有兩種,一種就是數千人一起放牧遷徙的,這種模式其實就是韃子的軍事組織模式。兩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另外就是這種以家庭為規模,一個家族不過十幾個人。牲口數量也不多。

鐵木真發家的時候,就是這樣的生產模式。

但是隨著草原戰爭的不斷進行,這些零散的戶口都被兼併了。已經不多見了。而且一家人在草原上放牧,聽起來很田園牧歌。但是實際上,一旦遇見什麼事情,都死的無聲無息。

這些人稱為野韃子。

其實不會太多的。家庭生產的脆弱性導致他們承受不了太多風險。很少見的。李成梁今日卻看見了。他其實看出來了,這不是野韃子。野韃子一般都比較窮,這是一些脫離部落的蒙古牧民。

那麼是什麼讓這些蒙古牧民逃離部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