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五章 籌備商稅,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六十五章

籌備 商稅

在周夢臣看來,萬曆皇帝想要徵礦稅,也就是商稅,並不錯。錯得是用太監徵收。

其實在明代也有很多人呼籲徵商稅。

但他們最大的問題是,只是呼籲,並沒有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法。或者說,大明體制本來就是應對農業社會的。他沒有應對商業社會的準備,也不知道該怎麼合理地對商業進行徵稅?

周夢臣設想的商品稅就不用說,就是那種大量生產的商品。比如鐵,布匹,鹽,以及一切大宗商品。至於徵收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一定要將徵稅這一件事情落實了。形成條例。

如果大明能做到這一步,怎麼可能沒有錢的,每年數億匹產量的松江布。最少能給朝廷提供數百萬兩的賦稅,可比什麼三餉要來錢快多了。而且大明各地產品,也不是僅僅只有松江布。

至於資產稅。其實是對工廠本身徵稅的。廠房。機器等等固定資產徵稅。對於這個徵稅,周夢臣並不是太看重的。他正要鼓勵工業。恨不得天下全部都建成工廠。免稅都來不及了。但是周夢臣也知道,不徵稅,就代表無管理。

只有徵稅這一件事情,才能讓下面官員將這些工廠放在心上。所以周夢臣不打算徵收太多,更多是象徵意義的。但是確保這些工廠全部在朝廷掌控之中,這些工業資料本身,比他徵收的那一點點賦稅要重要得多。

流通稅就很簡單了,在這個時代,大多是關卡徵稅。比如玉林關卡哪裡給周夢臣帶來了相當可觀的賦稅。

本質上,周夢臣是將寶壓在商品稅上,資產稅代表著管理。而流通稅,如果商品稅徵收能夠行得通的話,周夢臣恨不得將全天下關卡,除卻對外關卡全部給拆了。

楊繼盛說道:“周兄倒是奇思妙想。只是你的辦法真能行嗎?”

周夢臣說道:“不能不行,我大明根本頑疾是什麼?其實就是一個字,錢。”

“沒有錢,不能賑災,不能打仗,不能修整水利。所以百姓災年沒有著落。淪為流民。所以軍備荒廢,北虜南倭橫行。所以一場旱災,整個北方都承受不住。所如果說我朝真沒有錢也就罷了。但是楊兄,你是在北京待過的,這天下是真沒有錢嗎?”

“狀元樓上一餐,是一個農民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

“鹽商揚州鬥富,區區一名妓-女,身價過萬。你我在大同做事,你難道不知道萬兩銀子,是一個什麼概念嗎?足夠數千將士打上一仗了,卻是一個妓-女的身價,簡直荒謬之極。”

朔州之戰,朝廷對全軍的嘉獎數目也不過是五十萬兩上下,已經是朝廷一次大出血了,但是鹽商動則萬金相比,實在是不能看了。

楊繼盛說道:“周兄的意思我明白。只是,這該怎麼做啊?”

楊繼盛不是愣頭青。

他是有豐富的底層生活經驗,在大同又與周夢臣聯手處置民政。而今可以說是一個合格的大明官僚。對大明朝廷的運作十分了解,真因為了解才知道,這一件事情有多難。

徵稅這一件事情,最好徵的賦稅就是設卡徵稅。也就是清代所謂的厘金制度。但是商品稅。也就是從商品出場那一刻開始,就要徵稅,朝廷不可能一直盯著工廠。這個成本太大。而且徵稅是要派人去的。這也是負擔。

人員太多,朝廷負擔不起。徵收的賦稅,還不夠養這些人。人員太少,說不定徵稅人員,就與商人上下其手。畢竟這商品稅,不像田賦,有一個額定的賦稅。其實田賦本身也沒有額定的田賦,後來也是逐漸改革,才確定為額定多少,其實並不是不知道每年的收成其實不大一樣,不就是比起多收那一點賦稅,更擔心官員上下其手,盤剝百姓嗎?

面對動態的商業資料,楊繼盛只要一想這一點,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