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鄉約大會,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約應該負責一些教育。儘可能讓百姓儒學,第四,鄉約固然要處理一下鄉下的紛爭,但是出了人命,已經大案,卻不能自專。必須上報官府。”

韓邦奇大吃一驚,說道:“這怎麼可能?”

周夢臣說道:“怎麼不可能?”

韓邦奇沉思片刻,說道:“首先承接賦稅就不行,如果僅僅讓人投櫃就好了,如果要運輸到外地,那可是要人命的,誰肯過去?再說,鄉約的錢從什麼地方來?再者,沒有錢還好一點,如果有了錢,那才是不得了了。你是沒有在鄉下過過日子,你不知道鄉里百姓為了三瓜兩棗能搞出數代血仇。如果讓鄉約管錢,這事情絕對辦不成的。”

“至於辦學,更簡單,沒有錢。即便有錢,士紳更多原因讓孩子讀私塾,讀得起書的人不會去讀,讀不起書的人,更是不會去讀。”

大明賦稅徵收,是派小吏下面催逼,拿這納稅單子,下去一家一家的問,一家一家的崔徵。只是,大明黃冊早就不能用了,這裡面就給小吏上下其手的權力。而百姓多不識字,很多時候,大明朝廷免了賦稅,下面的百姓都不知道。

讓小吏依然徵收,中飽私囊。

而地方官員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又出了一個新規定,那就是不派小吏下去徵收,而是在一些地方設櫃,張貼告示,讓百姓自己來投遞。

因為告示上,都寫了誰要交多少,百姓自己來交就好,其中就少了很多情弊。當然,還有小吏在上面上下其手,比如踢鬥,就是滿滿一斗,衙役一腳踹上去,一斗糧食就灑了很多。地面上的糧食就是衙役的,百姓就要自己再加才行。還有用大斗換小斗的。

總之,各種情弊。

在周夢臣看來,如果讓百姓團結起來,以一個村,或者幾個村聯合交稅。這些衙役就不敢搞什麼手腳了?什麼,還敢?看看打不死你。

鄉村之中,很多地方都好保持原始的暴力手段。衙役再厲害也不敢惹,比如南方一下村落鬥毆,能出好幾千人,讓知府出面,都沒有什麼辦法。更不要說一些衙役,這些衙役說起來狠,但其實都是紙老虎。真要被數百人一併動手,打死了也就打死。難道縣令還要為他出頭嗎?

只是周夢臣忘記了。大明奇葩的賦稅制度,有一項要百姓長途押運糧食的義務,關中多送糧食到邊關,從陸上走要好幾百裡的。每一次都有可能要人命。

怎麼可能有人想承擔這個義務。

至於關於錢財的事情,周夢臣不得不承認,自己想差了。

他心目之中的鄉村,是田園牧歌,人情淳樸的。奈何,這真是他想多了。鄉村百姓窮得多,富得少嗎,就拿關中來說,很多百姓一輩子沒有見過銀子,因為他們的財產,根本達不到需要使用銀子的地步。鄉村的生活,很多時候都是一成不變的,而每一個人的資源都固定的,很少有新增。為了一點點錢財,真有人能做到得很決絕。

比如,吃絕戶。難道百姓不知道,這其實是很殘忍的。知道。一方面是百姓愚昧。另外一方面,就是實在是太窮了。絕戶之後,即便不吃,這一家沒有男人也未必能活下去。

同樣的道理,一點點錢,都能賠上數條性命。

真以為胥吏不是什麼好東西。讓鄉約會有了錢,這些掌管鄉約會的人,就會是一些好東西了?

周夢臣一時無語,但是他依然覺得,應該在鄉約上增加一些改變,他說道:“師叔,小侄以為萬事決於眾議,治國當如此,治家也當如此,而鄉約更是應該如此。”

這個政治觀點,韓邦奇也是承認的,他有些好奇地說道:“賢侄的意思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