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新鄉約,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十四章
朝邑之會
對於韓邦奇來說,鄉約是他政治理念的一次實踐,所以所有的鄉約都強調了教化百姓。這是幾乎所有士大夫的集體意志,而萬事決於眾議,這一句話,也算是大明的政治正確了。
當然了,大明士大夫可不是想被下面人左右了,他們是要讓皇帝一切都聽他們的,所以才有這一句話,為什麼萬事決於眾議?因為,他們是眾啊?
不過,這一句話,也很有迷惑性。很多大儒卻將這一句話當真了。
韓邦奇就是其中之一。
他對周夢臣以這個概念塑造鄉約,並不反感。只是不知道該如此操作。
周夢臣說道:“我意如此,鄉約應該是每一個成年男丁都有投票權,想當鄉約長,可以給大家宣講他們要做什麼。然後讓成年男丁投票,投票的方法很多,可以用兩個罐子,每一個人分一顆黃豆,一顆綠豆。分配投入不同的罐子之中,以此分別。”
“選出鄉約長之後,各種職位也依此選出來。”
“一般的事情,讓他們鄉約會自己決策。但是有爭議大事,還有關於全鄉約的福祉。就要大家一起投票了。”
“韓師叔,覺得如何?”
“比如,其中掌管錢財也好,一起交賦稅也好,甚至對接貸款也好。都可以讓他們自己決定。”
韓邦奇沉吟片刻,說道:“這不是票擬?賢侄以為,這些百姓能用好嗎?”
的確,大明的票擬製度,就與這個相似。不過,周夢臣卻不是這個想法。他其實不知道,大明基層該如此塑造才好。他其實對所謂的民主,也是心存疑慮的。
只是有些事情是有慣性的,大明朝野慣性是什麼?就是越來越民主。
縱然,東林黨給大明棺材板釘了最後一個釘子。但是大明沒有亡國之前,就是這樣的風氣,在朝廷上,官員弄得皇帝沒有辦法。在城市裡,市民結社。士大夫結社,讀書人結社,搞得風風火火的。在鄉村,各種鄉約組織,層次不群,甚至泰州學派一些狂人,甚至搞出了烏托邦實驗。
很多事情,順著趨勢去做,事半功倍。逆著趨勢去做,卻是事半功倍。
比如,加強對鄉村的官職,如果逆著趨勢就做。那就大變法,違背祖制,增加大量吏員,將每一個村落都管起來,增加行政成本不說,還遇見很多政治阻力。不將天下弄得沸沸揚揚是不可能結束的。
既然天下有這樣的趨勢,何不試試,鄉村民主自治制度。如果真能做成了。雖然比不上朝廷管理一切效率低下一點。但是減去了很多負擔,很難說,那一個方案更好。
只是能不能做成?周夢臣也不知道。
畢竟趨勢在這裡,縱然周夢臣不做什麼?將來大明地方官的權力,也會被極大地壓縮,成為地方官與士紳共治天下的局面,而今他如果能建設做好這一層的建設。那麼雖然士大夫權力會加大,但問題一來,周夢臣自己就是士大夫。地位不一樣,看法就不一樣。
二來,這其實也能制衡士大夫權力無序擴張。畢竟,在沒有規矩的時候,強者就是規矩。而有了規矩之後,鄉約會在很多事情上都要受到縣衙制約的,也是可以用來制約士大夫家族,同時也是士大夫家族這約束官員的利器。
到底什麼樣子,看下面的博弈了。
最最重要的一點。在周夢臣看來,這就是一個社會實驗。
畢竟,這些年大明這麼多大儒推廣鄉約,也不是沒有失敗過。周夢臣不怕失敗,他想知道這一條路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如果有行得通的可能性,周夢臣就會將這一方法,作為自己未來新法的一部分。
甚至如果真的有用的話,未來的海外殖民地,未必不能以這個框架搭建。
如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