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新鄉約,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有機會的話,周夢臣也將這個想法存在心裡,畢竟而今正式要緊,只是看韓邦奇想要弄新鄉約,周夢臣自然也想插上一手。

周夢臣說道:“不是有師叔,關中有這麼多橫渠弟子,這也是造福鄉里之道。”

韓邦奇有些意動。

因為周夢臣說的是一個事實,百姓向來尊重讀書人,這是一個現實,不管這鄉約怎麼搞,到了最後,鄉約會之中定然是有讀書人的一分子。否則這個架子都搭不起來。

而關中讀書人都是什麼人?是關學一脈,是韓邦奇的徒子徒孫,即便不是韓邦奇的徒子徒孫,見了韓邦奇也要叫一聲師叔,或者師伯的。

而且真要細究,人家才是親的。周夢臣這個只能說是客氣啊。

北方讀書人總體上來說,入仕的人遠遠少與南方人。原因很殘酷,那就是考不過啊。經濟基礎決定了雙方了成績。讀書是費錢的。

很多關中讀書人都是貧寒出身。韓邦奇最清楚不過了,因為韓邦奇看見好苗子的時候,也會扶持一二。奈何韓邦奇也不是富裕的人。

能幫得太少。

韓邦奇一力推行鄉約,未必不是出於這個考慮。鄉約會的差事,幾乎全都是不脫產的,但是總歸要管上幾頓飯,對於貧苦的讀書人,能多吃幾頓飯也是好的。

雖然周夢臣覺得那些讀書人在讀書的時候靠父母妻子養著,實在行為可鄙。但是周夢臣自己也忽略了一件事情,他是拿後世,或者大明比較富裕的地方來衡量的。

對於,這些地方讀書識字的人想要找一個差事還是很容易的。

但是對於西北這些貧困的地方,讀書人很難找到什麼活計,甚至扛活的事情都少。一來,經濟不發達,這種事情就少,二來,即便有這樣的話,也是扛活的人抱團,怎麼能讓一個外人加入。

所以算起來,讀書中秀才才是他們最好出路。

而這種幫鄉里管事,卻也是窮苦讀書人的另外一個出路了。

所以,在韓邦奇看來,鄉約會里面的事情多一點還是好的。他或許沒有看見鄉約會對未來大明體制的影響。但是卻看到了,鄉約會如果真能變成周夢臣說得那樣,鄉約長,已經鄉約會之中七八個人的班子,很可能有幾個全職的,或者脫產的。

說不定,是窮苦讀書人的一個出路。而且如果讀書人在當官之前,在參與地方事務,也算是一種鍛鍊了。

韓邦奇說道:“如此不是不可以的。”

周夢臣見說動了韓邦奇,說道:“師叔,小侄才疏學淺,有很多地方都想不周全,但是有一點卻是看到了,大明皇權不下鄉,固然是太祖愛民之策,但是大明才一千多個縣,卻有不知道多少個鄉村。鄉村安,則大明安,鄉村不安,則大明不安。朝廷對鄉村一絲不管,全部依靠士紳,萬一有一二不肖之徒,敗壞朝廷之名,以至於百姓不安,卻也是大明的禍事。歷代大儒推行鄉約,未必不是如此做想。只是小侄覺得,歷代大儒都想則安堵地方,卻不想讓百姓自己有所作為,分擔朝廷一些事務,也算是治平天下的大事。”

韓邦奇說道:“你都說到這份上了,我還能說什麼?不過,你之前說的,依然有些一些不合情理,根本辦不到,只是不是眉頭替代之法的。”

韓邦奇如此這般說了起來。

周夢臣一個思路新奇,有後世不知道多少模本可以抄,而韓邦奇身為大儒,在鄉里多年,別的不說,本鄉本土是再瞭解不過了。兩人智慧碰撞,一部嶄新的鄉約就要躍然而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