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大明商業生態,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五十一章
大明商業生態
張允齡再擔心什麼?
擔心的不是別的,擔心周夢臣要晉商無條件貢獻。
畢竟,整個大明的經商環境來說,依舊是權力主導一切。根本沒有什麼市場競爭可言,甚至商場的勝負其實取決於朝廷上的勝負。
所以,周夢臣手中的權力,可以令無數商賈家破人亡,而晉商之所以那麼積極地向朝廷靠攏,並不是吃飽了沒有事情做了,而是他們很清楚一點,晉商一方面用行政手段打壓其他小商賈,另外一方面卻也擔心有人用同樣的辦法來吃了自己。
這就是整個大明金錢的生態鏈。
這個怪圈不改革,商業就不可能發達,無他,你在經營上做得再好,產品革新上做得再好,比不上人家給衙門遞上一個條--子。
如此一來,商人與工廠主誰有心力有動力去改革啊?
其實,中國工業革命的基礎早就有了。只是生產關係,反過來壓制了生產力。對於能發展生產力的大多數人來說,這發展生產力對他們反而是沒有什麼好處的。
周夢臣其實,也是既用且防,他可是看見過,後世資本家的嘴臉。但是他卻不知道,即便是他這種帶有防備的使用,其實已經是對商人最好的待遇了。
最少,周夢臣願意遵循商業規則來談論一些事情。而其他官員卻未必了。即便是海瑞一些清官也是如此。這是時代侷限性。在賑災等財政缺口上,或者有必要的時候,即便是清官,也毫不猶豫對商賈下手。一來是商賈有錢,二來,處置了商賈能救更多的百姓,這也是符合他們的道德邏輯。
周夢臣在商業上的成功,號稱點石成金,其實與周夢臣的身份,以及他對財富的態度,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如果周夢臣不是嘉靖的寵臣,弄出這麼多錢來,周夢臣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就好像周夢臣在武昌的時候,只有九品官,就只敢賺小錢,不敢賺大錢。而如果周夢臣對金錢並不是不在乎,而是全部納入自己的名下。這些令皇帝都嫉妒的財富,或許一時間沒有什麼事情,最後還是會要了周夢臣的命。
也就是周夢臣這種態度,反而將金錢兌換成為了政治籌碼。
周夢臣對這上面,卻少有深思,他不過有自己的想法,他看重的是一個經濟迴圈,黃河銀行借出錢,然後作為採購款又到了晉商手中。可以說晉商賺了兩茬錢,當然了,周夢臣可沒有為晉商賺錢的意思,至於黃河銀行之中,他那十萬兩股份,周夢臣根本沒有在乎。
他這樣做,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時候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不會,有人以為修鐵路這一件事情,只能大明財政出資吧。即便周夢臣對大明財政進行改革之後,大明財政收入也是有上限的,恐怕滿足不了大量鐵路修建。
所以,需要借錢修鐵路。
黃河銀行就是周夢臣的目光,等晉商玩明白了,他們就會自己積極主動地想讓朝廷修鐵路。當然了,朝廷欠得錢也就越來越多了。
周夢臣並不是太在乎的。一方面,周夢臣是政治家,雖然愛惜羽毛,但是有時候,不是不能用權力來兌現財富的。而且晉商們也不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當然了,周夢臣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選擇這條道路的。另外一方面,周夢臣其實也準備了還貸的優質產業,就是鐵路。
不會有人以為鐵路不賺錢吧。
將來鐵路網修建差不多了,就可以減緩修建鐵路,用鐵路利潤還貸就行了。難不成黃河銀行,還敢催債?實在不行,賣一些支線鐵路,也不是不是辦法。
周夢臣說道:“該怎麼就怎麼樣,夫子子貢贖牛之意,我還是知道的。”周夢臣言下之意,就是不想無限拔高道德水準,不想讓別人無條件地對朝廷奉獻,畢竟有一次兩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