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六章 衰落的王門,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七十六章
衰落的王門
周夢臣覺得這一句話,說到他的心坎裡了。
而大明儒學可以說分為三大派。也就是理學,氣學,心學。
很多人不明白,這三派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當然了,這三者之間的區別是相當大的。如果細細說的話,寫上一本大書,也未必夠。而這一句話,就是理學與氣學的分野所在。
理學,主張天下之間,有一個純粹的,精神的道理,這是宇宙的終結真理。是一個事務的根本法則。他是超越道德性與物質性的,這個道理就是天理,人就要存天理而滅人慾。從而讓自己向天理靠近。
而氣學,就剛剛那一句話,就是別於理學的地方。
氣是什麼?氣的概念很多。但是在這裡可以理解為一切物質。在宇宙之初,世界就清氣與濁氣相互交匯的,最後形成了不同的物質。這氣學的根本理念,就是任何道理是依附物質。不會超脫物質而存在。
也就是氣在理先。理在氣中。
而理學明顯主張的是理在氣先。
而心學,更是強調心即理。這更是讓氣學與理學,將心學看為逃禪,覺得很沒有道理。
之前,周夢臣沒有多讀氣學的書籍。對這一句話理解還不深的。但是此刻再看,他分明是文言文版,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這樣的內容,豈能不讓周夢臣感嘆。寫下這一句話的人,不僅僅思想上與周夢臣很合拍,在儒學之上,也是有很深的造詣。心中暗道:“吳先生那邊一點回信也不沒有?也不知道情況如何?實在不行,我就不信了,天下氣學只有王門一家嗎?”
的確,氣學作為一個大流派,根本不是一個人可以壟斷的。即便王廷相是很多人公認的氣學大家。而這同時代也有羅欽順同樣的氣學大家。至於那些秉持氣學觀點的大儒,小儒,更是不少。
只是就好像武林之中的名門正派一般。
周夢臣一旦拜入王門,就被人高看一眼,如果拜入其他沒有什麼名聲氣學一脈下面。根本沒有什麼用處。甚至還不如他號稱自己直接讀張載的書,為張載繼絕學的好。
周夢臣既然有了二手準備。覺得這位與弟子一併進京的吳先生,學問不差。看學問脈絡,也是氣學一脈的,就有心拜訪一二,問道:“這位吳先生現在在什麼地方?你可知道?”
楊宏量說道:“弟子與吳先生在北京城門外,就別過了。也沒有留什麼聯絡的地址?要不弟子派人打聽打聽?”
周夢臣一擺手,說道:“算了。有緣自會相見。先說說你的問題吧。這裡,這裡------”周夢臣眉頭微微一皺,開始細細給楊宏量講解一些他理解錯誤,或者計算錯誤的地方。在楊宏量的基礎之上,給予大開大合的修改。
兩人一忙起來,就忘記了時間,而楊宏量母親精心準備的一桌好菜,總就是涼了。
就在周夢臣與楊宏量談話的時候。北京城另外一個小院之中,也是高朋滿座,座無虛席。
吳廷翰被兒子吳國賞攙扶著一出來,很多大大小小的官員,都站了起身,說道:“吳師兄,吳師兄。”
吳廷翰說道:“諸位師弟坐。”
隨即吳廷翰坐了下去,其他十幾個大大小小官員才坐了下來。
這都是王門中人。
王廷相的門人之中,也未必全部是氣學信徒,但是與王門關係密切都在這裡的了。就好像高拱。
不過總體上來說,王門弟子之中高官沒有幾個。大多都是低階官員。
似乎從氣學的哲學根底上,氣學一門天然容易與經世致用之學結合在一起,成為實學的一部分。所以很多地方上經手具體事務的官員,更容易認同氣學的觀點。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