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豐收的喜悅,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七十一章

豐收的喜悅

豐城侯走了。

在與周夢臣將整個重建京營的計劃推敲過之後,在周夢臣明示暗示,給京營體系之中的將領,這個將領很可能就是李儒子文一場大勝之後。也與周夢臣就很多小事進行了一點溝通。

其中大同水泥廠的事情敲定了,作為豐城侯千金的嫁妝,送給了周家。一切都由周夢臣代替他兒子做主。當然了,李家還是要留人為他們三歲的大小姐操心。

有這麼豐厚的嫁妝,周夢臣也不好對兒子說是什麼了。心中暗道:“或許,兒子會喜歡富婆。”

周家的家底還是比不上豐城侯世代簪纓之家啊。

跟隨豐城侯走的還有戚繼光。戚繼光擔任京營選兵重任,並且在選兵之後,也要進行粗布的訓練,然後同五十萬兩的餉銀一併來到大同。周夢臣估計,雖然戚繼光並不是一個人走的,還帶了一批戚繼光覺得合用中下級軍官。但能將選兵,初步訓練全部搞定,也是在明年年初了。

倒是大同鎮就有四萬新兵可以用。

不過,那是遠水。

周夢臣真正要面對的是近渴。

白登山一戰,大同正兵都被打殘了。而且秋收之後,周夢臣一算手中寬裕了。那麼擴軍,就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了。

周夢臣擊鼓聚將。

在巡撫衙門白虎節堂之上。

周夢臣在上首正坐。

楊繼盛坐在左手最上,他之後是殷正茂。之後是大同知縣,等大小官員。右手第一乃是馬芳。馬芳之後是李儒,然後麻祿等等。

文武官員坐定之後,周夢臣問道:“楊大人,秋收可是有了結果?”

楊繼盛說道:“已經有了結果,這一次秋收是兩部,一部分乃是,除卻大同懷仁兩縣之外的其他各縣的賦稅,如往年舊例,大概有四萬石上下。”

周夢臣點點頭,心中明白,這是往年成例。

整個大同府即便加上大同,懷仁兩縣,也不過五萬石上下。

至於為什麼不加上這兩縣,原因很簡單,這兩縣都是在大同鎮附近,大同縣就不用說了,就是大同府的附郭縣,屯田大部分集中在大同城,也就是大同縣的耕地幾乎全部被佔去了,剩下的也少之又少了。

懷仁比大同稍稍好一點,他在大同府東南方向,相距不遠,縣裡的好地也都在這一次屯田之中,賦稅根本就交不起,所以,楊繼盛算的時候都沒有數就進來。

楊繼盛繼續說道:“大人推行的屯田,共有二十萬頃,總計有二百五十萬石米,五十萬石番麥。以及馬草,棉花,麻,各------”

楊繼盛話還沒有說完,下面的人都面面相覷,議論紛紛。將楊繼盛說話的聲音都壓了下去。

不是他們不吃驚,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居然有這麼多地收成,三百萬石糧食,聽起來,比北京太倉之中的糧食都多。豈能不讓他們高興,大同從來是貧瘠之地,何曾有這麼多糧食?

周夢臣聽了,忍不住咳嗽幾聲,這才將下面的聲音給壓了下去。

其實這麼多糧食多嗎?

一點都不多。

二十萬頃,就是二千萬畝地,才三百萬石,平均下來,每畝都不足兩斗的產量的。當然了,周夢臣也知道,這二千萬畝,並不是所有的土地都種糧食了,也是有相當一部分種植了經濟作物,特別是棉花。

雖然吃的很重要。但是對於大同這樣靠北的邊鎮來說,禦寒也是相當重要的。大同在韃子蹂躪之下,比一片白地也好不了多少。周夢臣總要保證每一個將士有一身棉衣吧。否則冬天就不要打仗了。

這還是最低要求。所以即便減去棉花以及其他經濟作物的種植之外,平均畝產產量也不過三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