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豐收的喜悅,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鬥上下。其中有旱災的影響,同樣也有大同土地的影響。如果大同糧食生產本來就是有劣勢的。

周夢臣對楊繼盛說道:“你繼續說。不要說有多少,直接說可以用多少?”

楊繼盛說道:“而今大同縣,懷仁縣,已經十七個衛所,總共丁口在五十萬人以上,或許有些隱民,但是數量並不多,今年冬天,我準備走訪一圈,讓大同百姓重新回到朝廷治下。這地方,多為難民,按大人規定,給百姓全年口糧,並給士卒一年月糧。並百姓每人棉花五斤,士卒棉花十斤。一番計算下來。棉花一點都沒有了。糧食還剩下五十萬石。”

這一下子給了這些將領很多刺激。馬芳忍不住說道:“大人這一下子發這麼多糧食,不大好吧。我可是知道我下面的兵是什麼樣的,給了這東西,肯定給霍霍了。留不住的。”

周夢臣說道:“這也沒有辦法。朝廷的七十一萬石糧食已經到了,再加上這五十萬石糧食,大同城中已經沒有地方了,百姓的糧食就不說的,軍中的糧食都先分給各部,你們自己想辦法儲藏。不過,醜話說到前頭了,給下面的,給你們。甚至該分給你們的土地,我是一點沒有打折扣。如果我查出來,誰敢喝兵血,打折扣,就是想試試我周夢臣刀不利乎?”

諸將聽了凜然從命,說道:“我等不敢。”

周夢臣也覺得,他們不敢。

如果說周夢臣剛來大同的權威是建立在殺人之上,下面人都怕周夢臣的辣手。而對周夢臣並麼多少崇敬之意,但是而今周夢臣真的收了大同士卒與百姓之心。一方面是周夢臣打得勝仗。

誠然,周夢臣事後自我反省。覺得這一戰各種錯漏失誤的地方,簡直是數不勝數,最後,周夢臣只能說,是運氣佔在他這一邊。但是在大同士卒與百姓心中可不是這樣。

其實一場大戰下來,即便很多參戰計程車卒也是不明白戰事全貌是怎麼樣的?不知道是,周夢臣前後脫節,被人家堵住了。很多人事後分析,乃是周夢臣故意露出破綻,引韃子來攻的。

畢竟對於大同士卒來說,與韃子面對面廝殺,誰怕誰啊?最怕的是抓不住韃子尾巴,一個勁在屁股後面追。吃灰都吃不上熱乎的,一不留心就被吃掉了。

所以,能讓韃子不走,留下來廝殺的辦法,就是好辦法。

於是,周夢臣種種錯漏都變成了英明神武,算無遺策。並且以身作則,以身為餌。何等大義凜然。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待遇問題。

大同士卒從嘉靖以來都是後孃養的,否則也不會一次又一次的兵變。在朝廷看來,固然是大同士卒桀驁不馴,驕兵悍將。但是真正說起來,誰好好的日子不過,要去造反啊?

而且大同兵變甚至是拉開了大明後期各種兵變的序幕,絕對不是一個偶然現象。

說明士卒待遇被剋扣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也讓之後,明軍打仗只能靠家丁了。

但是周夢臣到任以來,在別的方面摳摳搜搜的,但是給士卒發餉上從來沒有短缺過,又有了而今這一次大豐收。雖然下面人不知道,這一次到底收了多少糧食。但搶收,幾乎所有大同人都參與了,大家從各個角度都明白,這一次糧食絕對不少。

而且又聽說話,好傢伙一下子多發一年的月糧。在大明多少年來,只有欠餉的,哪裡有提前發餉的。簡直是聞所未聞。

這兩項加在一起,豈能不讓百姓與士卒心服,在加上,周夢臣在大同的殺戮,自然讓下面人又敬有怕,不敢有一絲絲的違逆,也不敢貪汙一點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