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章 避實就虛,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是其他關卡卻是未必了。難道大汗不想試試嗎?”

“而且留在這裡,與明人一決生死,定今後九邊二十年消長。勝亦慘勝。而直逼京城。沿途可以就糧於敵,即便事有不協,也可以拔馬出關,誰能當之。大汗還請三思。”

就糧於敵,說的很文雅。

其實就是大舉劫掠。

大同擋在宣府的前面,大同城以北常常是與韃子交戰。但是韃子繞過大同繼續深入的戰事,這些年也沒有幾次,真正算起來,估計也就是武宗皇帝應城之戰。掐指一算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

三十年太平,足夠很多人忘記了戰爭的殘酷。也讓人們滋養生息,不敢說一個積蓄很多。但是對於韃子來說,足夠他們撈一筆了。

有這一筆劫掠的收入,這一戰就不算虧了。

蕭教主將利弊分析的如此這明白,俺答的決斷也就很簡單了。只見俺答一揮馬鞭說道:“不用說了,本汗這一次就揮馬東去,試一試天下雄關的成色如何。”

大軍調動,沒有秘密可言。

俺答陣前調動,更是讓剛剛合兵一處的翁萬達與周尚文看得一目瞭然。

翁萬達的臉色難看之極。

翁萬達也算是老邊臣了。主持過很多軍務。這廣東人一輩子一半時間都在邊疆。綜合來說,也算是合格的邊臣。但是合格與優秀還是差距相當大的。別的不說,翁萬達大部分精力都在整頓邊牆,整理積蓄。讓宣大邊牆完備,糧草充足。

這固然是不錯的政績。但這都是有形的政績。而能戰,卻是一個不大好衡量的標準。

比如這一次,翁萬達接到周尚文告急之後,就立即決定援救周尚文。不是他多大度,而是從戰略上宣大一體,大同軍被打殘了。對於宣府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即便周尚文這個老匹夫,讓翁萬達很看不慣。

只是他依然拖延了數日才感到戰場之上。

並不是,他想讓周尚文吃吃苦頭。而是非不願,實不能。

這就暴漏出文官領兵最大的弊端。文官很難真正的瞭解軍中實際情況如何。如周尚文這樣老將,一輩子在軍中,甚至軍中一個百戶,他都明白。一個小兵一提名字,大概就知道他是誰家的孩子。

這才周尚文能力戰數輩敵軍的秘訣。也是軍中上下仰周尚文為父祖的情感。

但是翁萬達卻沒有這個本事。他集結大隊人馬一行軍,就忽然發現,平日給了他拍胸脯,立軍令狀,一個個慷慨激昂的將領,一個個都變得拉胯起來。

翁萬達想要做的事情,都做不成。只能退而求其次。

當然了,這不能全怪下面的將領。並不是翁萬達眼瞎,挑出來的將領,全部是魚腩。一部分也歸功於翁萬達,他不瞭解軍中實際情況,總是下達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然了,更多的是,這些將領實際能力也是有問題的。

這種上上下下各種毛病的大軍,破綻太多了。

如果說一場血戰之中,周尚文能將兩三萬軍隊,發揮出超出兩成三成,乃至於五成的戰鬥力。而翁萬達只能將十萬軍隊發揮出七八萬軍隊乃至於更少軍隊的戰鬥力。

這還是前提是翁萬達有十萬軍隊?

翁萬達有嗎?

自然是沒有的。

宣府鎮與大同鎮宣大並列。兩個軍鎮的規模上,因為戰略方向的不同,也都有所差異。但是大差不差。而大同一鎮,周尚文在緊急集結拉出來就能打的軍隊,也不過三四萬上下,一部分還要防守,不能全部帶出來。難道宣府就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