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番麥,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多,如果是水澆地,當在二石五斗,但是大同水利不修,除卻沿河一帶,有一些水澆地。算起來,大同附近,也不過一兩萬頃。除此之外,都是旱地。小麥產量,本就不高。大多不足一石,不過幾鬥而已。而在番麥在山地的產量,也不過如此,放在平地之上,或許產量還能更高一點。”

“不過,我發現這番麥還有一個好處。”

楊繼盛說道:“什麼好處?”

周夢臣說道:“玉米長得高。”

楊繼盛先沒有什麼感覺,他細細想了什麼。豁然大悟,說道:“不錯,這是一個極大的好處。”

小麥與粟米到了成熟的時候,也不過是齊膝而已,最多高更高一點。也高不了多少了。根本做不到阻礙視線,影響行動的作用。但是玉米就不一樣了。誠然這個時代玉米與後世的玉米相差很大,不管是從植株的高度與產量來說,都是如此。

但是周夢臣問過了,這玉米成熟的時候,最少有一人高。

人藏在玉米地之中,一時間很難找不出來的。

這個優點,在別的地方,根本不算什麼。但是在邊境,卻是一個極大的好處。只要閉上眼睛想想。當韃子騎馬在麥田之中行軍的時候,與韃子騎兵在玉米田中行軍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狀況。

特別是麥子在收的時候,是用鐮刀齊根給割了。而玉米自然也可以砍倒,也可以將玉米杆留在地裡。

這就形成一道人造的阻礙。

當然了,這阻礙對騎兵影響不會太大。但是如果整個大同除卻幾條道路之外,所有的土地都是這樣了。足夠給百姓更多隱藏的地方,給明軍更多的伏擊空間。

這是抗日戰爭中青紗帳給周夢臣的靈感。

或許,不僅僅玉米才長得高,高粱也是可以的。但是高粱的產量太低了。而今已經退出主糧範圍之中。與玉米的產量是萬萬不能相比的。

當然了,周夢臣這樣做,不僅僅是這一個目的。

周夢臣想要推廣玉米。

玉米與番薯,還有土豆這些高產糧食的輸入,給清朝續了一條命。周夢臣早存了推廣的意思。只是他準備去了江南,再派人去尋摸高產植物,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玉米而今居然已經在大明西北種植了。

他一直以為玉米是從海外傳來了,而今看來,似乎很有可能是從西域傳過來的。

當然了,也有可能這兩條渠道都有。

不過,這不重要。畢竟玉米到底怎麼來到中國,讓歷史學家去思考。周夢臣既然知道了,他就想辦法推廣。也是給大明王朝續命。只是怎麼推廣,卻是有技巧的。

如果周夢臣說番麥高產,請推廣的。

朝野上下定然有一群反對之聲。

比如五穀早已確定,不可動搖,否則就有違聖人經義。什麼番麥的產量不行。或許在一處行,在一處又不行了。種種問題都撲面而來。

畢竟糧食生產在大明再重要不過了。

幾乎是國之根本。怎麼能輕易改易。

但是而今周夢臣這個說法卻不一樣了。當然了在長城內外形成一道,玉米種植帶,作為防禦騎兵的屏障,也是他的目的。玉米只要大量種植了。將來只要有人在這上面得到了好處。就會積極主動的推廣開來。中國的老百姓再務實不過了。

這樣就免去很多爭吵,效率也提高不少。

楊繼盛說道:“周兄,你要我做什麼?”

周夢傳說道:“楊兄,我別無他意,只是想請你做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通報朝廷,將番麥列入正糧之中。第二就是在大同之外的地方推廣番麥。”

“這-----”楊繼盛說道:“我可以試一試,你不要報太大的希望。可以與你連本上奏。也可以在徐閣老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