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民心,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有到位。
周夢臣說道:“好了。出兵在外,那有那麼多講究。令士卒出去砍柴便是了。我看附近就有一片林子,速速派人過去。否則今天晚飯要推遲了。”
李儒說道:“是。”只是他內心之中,還是恨恨不已,說道:“周兄,而今已經是大同鎮境內,你是新任大同巡撫,是當地父母官,他們就這樣對你。你就不生氣嗎?今日之事,如果傳出去了。你還沒有到大同,威信全沒了。還怎麼當大同巡撫。今日之事,必須好好處理。”
周夢臣說道:“不錯,是要好好處理。”
不過,周夢臣想要好好處理的意思,卻與李儒不同。
李儒的話未必不對,而今看大同的情況,與內地官府完全不同。並不是說,有官職就有話語權的。恐怕邊塞百姓,更認得刀兵與實力,周夢臣退讓不會被認為寬容,反而覺得是軟弱。
只是周夢臣更想知道為什麼?
民不與官鬥,這是千百年來百姓不變的原則。是什麼原因,讓附近的百姓,敢這樣對他這個父母的官?
這個才是他想知道。
至於威信什麼的?並不是不重要。但是周夢臣卻自信不需要對一群百姓施加暴力而立威。
周夢臣說道:“李兄,你留在營地之中。我去看看。”
李儒說道:“何至於此,派一個百戶,給他們一些顏色看看便是了?”
周夢臣語氣溫和而堅定,說道:“總歸是治下百姓,有些事情還是要問明白的。”
李儒見周夢臣如此說話,知道阻攔不了。只是他堅持讓戚繼光帶著人手護衛。周夢臣也就同意了。
周夢臣很快來到了附近的村落。
周夢臣遠遠一看,忽然想起一個已經埋在歷史深處的名字,那就是塢堡。
周夢臣不知道古代的塢堡是什麼樣子的。但是眼前這個村子,符合周夢臣對於塢堡的一切想象。
村子外面有一個高高的土坡,村子的圍牆很像是城牆,黃土夯成。倒是沒有多高,只是與外面土坡結合在一起,卻是易守難攻的很。周夢臣千里鏡在牆頭一看,赫然發現了一兩門火炮。
甚至有一些壯丁已經準備好了。滾石檑木。還有長槍大刀。
從軍心士氣來看,周夢臣覺得大明一些官軍都遠遠比不上這些百姓計程車氣。
畢竟,有很多官軍的待遇還不如百姓。還要遠離家園為朝廷做戰。而這些百姓卻是為了保家。這一堵牆後面,就是他們的一切。這是他們敢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的決心。
只是,這更讓周夢臣心中有些過不去。
這裡是哪裡?
是大同鎮下轄,與宣府相距不遠。距離北京也不過幾百里而已。
即便不是大明朝廷的腹裡之地,但也不至於這個反應吧。他堂堂當地大同巡撫,不指望當地百姓夾道歡迎簞食瓢漿,但也不至於,如此刀兵林立,槍炮上膛,弓弩上弦吧?
這哪裡是大明境內,分明是敵國境內。
周夢臣對大同有過最壞的估計,但是此刻,依然無法想象。難道而今的大同。已經不是大明的大同, 而是朝廷與韃子之間一片誰也不能完全控制的緩衝區嗎?
周夢臣內心之中一陣熱血上湧,對左右說道:“拿我官服來。”
官服不是為了上馬準備的。周夢臣騎馬的時候一般不穿。此刻他打定主意要看看情況。於是換上官服,騎馬就要上前。
戚繼光說道:“老師,前面危險。”
周夢臣說道:“我乃大同巡撫,前面乃是我大明子民。我就不信了。我今日能死在大明百姓弓弩之下。”周夢臣固然是在賭,但是也是有信心的。畢竟今後一兩百年,這裡依然在大明的統治之下,說明局勢絕對沒有崩壞到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