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民心,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章

民心

周夢臣走了過去,說道:“怎麼回事?”

李儒見周夢臣過來,說道:“周兄,這裡的東西太少,缺柴火,我就派人去附近採買一些,結果卻是這個樣子,這群刁民,不僅僅不買,反而看用刀兵威脅官兵,簡直無法無天,周兄,非要給他們一個好看不可。”

周夢臣聽了,微微皺眉。

他知道,李儒的言語之間,有不盡不實的地方。李儒想採買的絕對不僅僅是柴火。

大軍在外,自然是要攜帶一定數量的輜重,決計不可能全部指望地方供應。而驛站裡也有水井,而今雖然驛站空無一人一片狼藉。但是水井還在。所有食水紮營的地方都不缺。

只是作坊需要柴火卻是沒有的。

而作飯的柴薪卻是不能缺少的。李儒是什麼樣的人?那是公子哥。而京營又是怎麼樣的軍隊?總體上來說,那是比一般軍隊嬌氣一點,如果而今大軍在外,沒有辦法了。自然會自己想辦法。

而今附近有百姓,何必自己動手。柴薪這東西,如果運輸到北京,那還值些銀錢,但是鄉下根本不值錢。一般來說,鄉下百姓都有儲存柴薪的習慣。特別是北方,家家戶戶都有成堆的柴火,都是男主人空閒時間打出來的。

這些東西根本不值錢。

所以只需幾兩銀子,收集附近幾個村子剩餘的柴火就能供大軍做兩頓飯,一頓晚飯,一頓早飯。

李儒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畢竟李大公子在京師,一頓飯幾兩銀子都有,這錢根本不放在他眼裡。當然了,他也是有自己的私心。

京營士卒是有嬌氣的,但是最有嬌氣的還是李儒。

如果說,周夢臣一心一意在考察大軍行經之地的民心民風。而李儒就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一心一意避免行軍之路。

很多人不能理解行軍有什麼苦的,卻不知道在沒有火車汽車之前的趕路,即便坐著馬車,那種顛簸之苦,也足夠讓人頭暈腦脹。一個人趕路尚且如此,軍隊行軍更是有更多麻煩事了。

特別是戚繼光與士卒同甘共苦,不騎馬。與士卒同行。讓李儒這個上官有些難堪。

周夢臣雖然是這一行人中官最大的。但周夢臣是文官。沒有人要求一個文官與下面的丘八一樣徒步趕路。而李儒卻是武將。他前幾日還裝裝樣子,這幾日連樣子也不裝,什麼事情也不管了。一到宿營的地方,就癱軟在營地之中,將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戚繼光。

趕路之路,是其一。李儒更受不了的是飲食之苦。

不要說李儒。周夢臣也受不了。

其實古人的乾糧已經不錯了。比起抗美援朝時候的炒米,或許有所欠缺,但是在周夢臣看來,都是同一型別的東西。反正周夢臣拿到的乾糧,是幹米飯,就是小米煮熟曬乾。再煮熟再曬乾,反覆十次。十鬥米能留下二斗,吃飯的時候,用熱水一衝就可以了。

還有各種各樣的調味料,什麼醋布,鹽塊,等等的。吃飯的時候配在幹米飯裡面就行了。

味道如何,周夢臣就不說了。

反正是捏著鼻子吃的。

在外行軍,也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下面士卒都吃這些,周夢臣也只能吃了,反正能吃飽。

但是李儒如何能忍?每次都在驛站開小灶。偷偷摸摸好像做賊一般。只是軍中有些事情怎麼能瞞得過人。只是周夢臣也知道李儒是什麼樣的人?再加上這個年代,可沒有要求將軍與士卒吃一樣的乾糧。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事情從來不少。

李儒做的已經不錯了。

周夢臣也就沒有多管。

周夢臣而今也不知道李儒的暴怒,是因為柴火沒有采買到位。還是他的晚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