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血稅,奮鬥在大明,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七十三章
血稅
周夢臣對他這些部下還是很瞭解的。的確,他們或許有忠君愛國的想法,但是最根本的想法,還是升官發財。
對於什麼大局啊?是祖制了,還有其他有的沒的。並不是太在意了。
他們一品,如果不將十三個衛所推倒重建。那麼他們最多升一個虛銜,想要帶更多的兵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而今,他們之前一個千戶,說不定就能直升指揮使了,這樣的好事,他們怎麼能夠拒絕啊?
於是,他們紛紛說道;“大人所言極是。”
麻祿說道:“大人,百姓對軍籍畏之如虎,恐怕招不滿人吧?”
周夢臣說道:“無妨,我準備暫行新條例,即在衛所為兵還是民籍。凡是為兵,不僅僅有月糧,而且分田百畝。如果退役的話,這百畝田就必須課稅,如果父子相承的話,就可以不課稅。即便戰死,也會免十八年賦稅。”
“這個待遇,所有正兵都有。不過,你們要想好了。如果要了田,餉銀就會減少。如果不要田。餉銀就會高一點。”
“而且軍官也會有專門的養廉田,具體的你們問楊大人便是了。與這個章程差不多。”
此言一出,下面的議論紛紛,不管是文官武將都在議論。
武將想的是自己的待遇會有什麼樣的變化,自己是要餉銀,還是要土地。哎呀,好煩惱。
文官這邊卻覺得周夢臣的提議,驚世駭俗之極。這是要變更朝廷祖宗。這位周大人簡直是膽大包天。
“好了。”周夢臣說道:“關於這方面的事情,下面之後,自己問。自己想,而且還算擴軍的事情。各部都要抽調精兵強將,在大同城外,立十三座大營,樹旗招兵。各部都負責訓練。”
“另外楊大人,麻將軍。”
楊繼盛與麻祿起身說道:“大人。”
周夢臣說道:“你派出人手,與麻祿一起巡視十三個衛所,將所有衛所的土地都登記造冊。從此衛所的土地一律為民田。同樣要納稅。軍官與士卒一樣無二。只要在服役計程車卒,家中可以免稅。這稅嗎,比照江南官田稅。”
楊繼盛聽了,似乎有話說。但他也知道,這不是說這個的時候。說道:“是。”
周夢臣其實也知道,這個賦稅高了。
的確高了,江南官田的賦稅是多少?三成,甚至有的到五成。即便最低的三成在這裡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周夢臣盤算過,大同最好的土地,大概有十幾萬頃沿河的土地,他不會分出去的。作為朝廷直接掌管的屯田地,甚至他還建立幾個屯田衛所,專門負責這些土地,這些土地是要供應全軍的糧食命脈,雖然產量不如南方,但是畢竟免去了轉運之苦。
這裡的土地,最多也不過畝產一石,或者一石多一點,而且一年只能種一季。
其餘土地,周夢臣估計都在畝產七鬥,甚至七鬥都未必能維持住。即便按七鬥來算,一百畝也不過七十石,按照壯勞力日食一升,這是明朝朝廷給重勞力幹活時候每日的口糧。
十升一斗,十鬥一石。一升大概就是小兩斤米。看起來很誇張。不過在人們沒有足夠的油水的時候。對碳水的消耗量就大增。這也算是比較正常的數字了。如此一來,一年四石糧食,就足夠一個人吃了。
七十石糧食看似夠十幾個人吃了,但是帳不能這麼算。百姓也不可能都種糧食,棉花,菜蔬,都要種的,再加上家中用度。一個人估計要十石糧食才能支撐一年。即便真有七十石糧食,也不過支撐,一個大家庭,父母兩人,兄弟數人而已。甚至沒有這麼多人,根本不足以開墾一百畝土地。如果再徵三成的稅,恐怕根本不能支撐。
這其實也是周夢臣所想要的。
一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