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楊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75章 羅斯軍在科隆城下,留裡克的崛起,重生的楊桃,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方是魯爾河,正南方是萊茵河,杜伊斯堡定居點夾在這得天獨厚的三角洲地帶。
“它是魯爾河,這裡豈不就是魯爾工業區?南方的科隆城忙於得到羊毛、皮革、麻布等,再加工成製成品對外銷售,若是再進一步豈不是……”
留裡克有一種預感,冥冥之中是科隆城市的命運,即便在這個公元843年奇妙的時間點,它的手工業也令其在一眾法蘭克城市中是十足的另類。
另類意味著有更高效的財富積累方法,也恰恰有益於羅斯的經濟擴充套件。
留裡克也欣喜地發現,杜伊斯堡這座城不屬於任何貴族領主,在法理上歸屬於“科隆大主教轄地”並由科隆派遣教士直接管理。
在前些年杜伊斯堡的局面的確如此,而今它被拿騷-科布倫茨伯國牢牢控制。
在法理上,該伯國的確是這樣的名號,但它的內在核心的情況,留裡克能高興得笑掉大牙。
一如這座小城公然高揚著對外宣稱的“聖安德烈十字旗”,它可是正兒八經的羅斯船槳旗壓,它的諾斯語念法就叫做“Roots”。
現在,斷了一顆牙的埃裡克告訴留裡克更詳細的細節。
“杜伊斯堡除了我們的家屬外,還有一些從拿騷和科布倫茨來的移民,本地舊居民已經全部搬走了。魯爾河上游的埃森、米爾海姆,這兩城和附近村莊住著一批薩克森人和法蘭克人,他們接受教士們的直接管理,沒有明確的武裝戰士,對我們毫無威脅。基於條約,我們不會主動襲擊他們,也不願和主動他們做交流。”
“斷牙”埃裡克所言的兩個定居點,前者“魯爾河畔埃森”,它的名字簡單粗暴,就是“河畔的吃飯地”;後者“魯爾河畔米爾海姆”,意思正是“中部的濱水平緩地”。兩個定居點實際構成了所謂魯爾工業區的基幹,當今時代兩城也處在被當地人俗稱為“卡斯特羅博地獄之路”的羅馬大道上。
從杜伊斯堡出發,在從本地透過魯爾河石墩木橋後,實際有兩條北上的羅馬大道可供選擇,由於皆透過條頓堡森林,遂都有著地獄之路的綽號。
地獄之路西線,連通杜伊斯堡、多斯滕、明斯特、奧斯布呂納克、不萊梅,直指漢堡。
地獄之路東線,連通杜伊斯堡、米爾海姆、魯爾河畔埃森、波鴻、多特蒙德、薩爾茨科滕,直至威悉河畔科維城為止。
羅斯騎兵沿著西線逆行一路抵達了杜伊斯堡,留裡克沿途所見的是一種破敗景象,它的破敗很大程度就來自多年前羅斯軍的洗劫,以及路德維希北伐軍或主動或被動的二度破壞。
東線則是另一番景象。
科隆本城是各種資源的集散地兼加工中心,東線的一串定居點為它提供源源不斷的生產原料。
尤其是薩爾茨科滕這座小城,它被科隆派遣的主教親自管理,在教化民眾的同時也是在監督當地的岩鹽生產。一如它的名字,它就是整個科隆教區唯一的鹽城,確保整個教區的民眾不缺鹽。
這些細節,若非有部下在此深耕調查留裡克斷然不會了解。
“可惜啊,這裡已經被深度開發,我無法牢固得征服這裡,與他們做生意獲取利潤,這樣的獲利方式才有價效比。”
但在一河之隔的萊茵河左岸,所有的左岸村莊都是羅斯、丹麥人的劫掠區,所謂拿騷-科布倫茨伯國的戰士一旦進入左岸地帶,一切的偽裝都將不復存在,他們又成了操持著諾斯語的貨真價實諾曼海盜。
於是左岸地帶靠近河流約莫十公里的範圍內已經成了無人區,左岸唯有一座杜塞爾多夫,因其完全是科隆教區直管的關隘要衝,才不會被諾曼人襲擊。
就這樣,羅馬皇帝洛泰爾的軍隊,以及效忠皇帝的帝國派貴族,完全不敢攻擊科隆教區,他們不敢瀆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