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9章 平倭(一),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朝鮮王李昖終於等來了大明的大軍,雖然人數比“百萬大軍”遠遠不及,但大家其實都知道所謂“百萬大軍”只是個號稱,大明雖然真的有,但不可能都派來朝鮮——來了你也養不活啊!
李如松可不止是遼東總兵官,他還是“寧遠伯應襲”,由於大明爵位極其尊貴,因此李昖不敢怠慢,親自迎接李如松到來。
一見是朝鮮王親自迎接,李如松比較滿意,謝道:“本帥深知殿下焦慮,特率雄兵助殿下收復失地。宋經略尚未入朝,但已指示本帥可見機行事。”李昖連聲稱謝。
李如松不喜歡寒暄客套耽誤正事,隨後立刻便問可聯合參戰的朝鮮軍還有多少。聽到伊鬥壽回答僅有八千之後,李如松雖然詫異於二十萬朝鮮軍怎麼就剩這點家當了,但也沒多說什麼風涼話,而是略一思索便表示這八千人可在祖承訓麾下協同參戰。
伊鬥壽建議道:“提督,朝鮮軍自有編制,若貿然加入上國大軍,編制必會混亂,還是兩軍配合作戰為好。”
李如松一如既往地直接,當即反問道:“朝鮮編入我軍協同作戰是否讓諸位感到傷及自尊?”
伊鬥壽答道:“並非如此,值此危局怎會計較自尊,只是突然改變編制,難免有所混亂。”李如松搖頭表示不能認可,堅稱只需聽從指揮便不會混亂。朝鮮王李昖一貫是“事大黨”風格(即一切以宗主國馬首是瞻之意),連忙令眾臣不必堅持,然後李昖再行謝過大明施以援手之後,便請李如松等眾將歇息。
李如松走後,伊鬥壽與鄭澈為編制一事再請李昖三思,李昖頗為不滿地道:“為何眾卿堅持獨立作戰,統一號令豈不更加利於戰事?”
伊鬥壽解釋道:“我軍數量雖遠少於明軍,但首先必須關係對等,否則日後必被迫事事聽從明軍指揮。”
李昖一臉嫌棄地道:“大明本就是上國,我軍聽從指揮也是理所當然,況且明軍數萬之眾,我軍不過八千怎會對等?你等看看明軍那萬餘騎兵,個個甲冑具裝,何等威風霸氣!更不消說那些大炮,宛如數百頭黑鐵磐龍,寡人看著都覺得心神搖曳——上國天兵如此,你等竟然奢望對等?”
鄭澈再勸:“殿下,我軍目前雖少,但收復三都之後,散落各地之軍便將陸續會合,現在若聽憑明軍號令,日後將再難收回兵權。”
伊鬥壽亦對此心急如焚,深恐朝鮮受明軍脅迫,因此再勸:“是的殿下,此戰終歸是朝鮮與倭寇之戰,明朝僅為援助,戰爭主導應在朝鮮一方才是。”
李昖稍顯無奈,隨即反勸:“寡人並不這麼想,想當初朝鮮是拒絕倭寇前往明朝而開戰,倭寇攻我朝鮮也是為再攻明朝,我軍也是服從明朝排程而戰至如今,寡人只是替皇上作戰罷了,所以你們要說戰爭主體是誰,那自然是明朝才對。”
鄭澈、伊鬥壽完全不能理解李昖所言理論,李昖頗不耐煩地道:“自朝鮮建國至宗系辯誣,我們可有一次獨立自主之時嗎?更不消說學問、思想、制度等,朝鮮根基全部取自於明朝,卿等應當比寡人更為清楚才是!此議到此為止,要想收復失地,一切聽從大明排程即可,無需再論!”伊鬥壽、鄭澈二人無奈而去。
伊鬥壽、鄭澈還不死心,又去面見李如松,用商議的口吻道:“大明天兵援救朝鮮,敝國舉國上下萬分感激,不過此戰朝鮮仍為主體,且熟悉朝鮮情況,請提督諒解,還是互相配合作戰為好。”
李如松問是否為朝鮮王之意?鄭澈解釋道:“比起了解殿下之意,我等更在意提督之見,所以特地趕來商議。”
李如松頓時明白李昖並無此意,因此淡淡地道:“既然如此,朝鮮軍自然可以獨立編制,本帥並無異議。不過,既然朝鮮如此堅持獨力作戰,那就請朝鮮先攻平壤,我軍在後壓陣支援即可。”伊鬥壽聽出弦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