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7章 審視(上),大明元輔,雲無風,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家居二十餘年,這不會只是巧合吧?
好吧,姑且先當此事是不相關的意外巧合。高務實再審視了一人,即之前曾在碧蹄館之戰中擔任後援、救李如松出日軍重圍的李家軍嫡系部將楊元。
在第二階段援朝戰爭中,楊元帶領麾下三千遼東鐵騎,被新上司麻貴派到了前線的南原城。而後遭遇了十倍以上日軍的圍困,堅守一段時間後,由於實在寡不敵眾,援軍又遲遲不至,孤軍堅守數日後被迫突圍撤出,守城將士絕大部分陣亡。
這一階段中,相比於在全州不僅按兵不救,且事後直接未戰便棄城而逃的另一名將領陳愚衷,楊元的表現可謂盡職盡責了。就連回到漢城後,麻貴都對其說“南原之敗,非戰之罪”。
但是請注意,而後麻貴還是把楊元下令斬首示眾了。
按照《明朝那些事兒》中的說法,麻貴殺他的理由是用處斬楊元來警戒其餘眾人:此戰不勝即死!
行,殺雞給猴看,這個也說得通。但高務實還是有疑問:為何找不到處置不戰而逃的陳愚衷的記錄?
好好好,就當陳愚衷朝中有人好了,但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既然是為了告誡前線全軍而殺楊元,那自然在漢城前線處斬效果最好。但是根據記載,楊元偏偏是被押回了大明地界,在距離漢城前線八竿子打不到的遼陽處斬的。
這就很神奇了,現在雞是殺了,可到底是給哪隻猴看的?
真要是激勵在朝鮮前線的全軍將士,何必拉到幾百裡外的國內去處斬,當場殺不是更好嗎?而且從時間點而言,楊元死的時候應該也是在萬曆二十六年年初左右,距離李如松之死,也已經不遠了。
好吧,李如柏辭官是巧合,楊元之死是孤證,那麼高務實繼續審視,再來看看李如松的家將李寧的下場是不是好一些。
萬曆二十六年九月,也就是李如松之死半年內,在朝鮮戰場的泗川之戰中,李寧孤軍殺入敵陣,大破日軍,後因寡不敵眾,力戰身亡。
咋回事?怎麼又是孤軍殺入之後寡不敵眾啊?這怎麼也和李如松的死法無比相似?
泗川之戰,明軍佔有絕對的優勢兵力,居然還能出現重要將領在大破敵軍後寡不敵眾、力戰身亡的事情。高務實這次不用仔細回憶都能猜到,十有八九也是李寧率先突破之後,該來接應的後續部隊遲遲未至,眼睜睜地看著這名李如松昔日的麾下猛將戰死沙場。
為何後續部隊沒來?又出意外了?大明朝的意外還真有點多!
高務實覺得再審視最後一個:李如松的幼弟李如梅。
作為李如松的五弟,在第一階段援朝戰爭時,李如梅擔當的角色沒有其二哥李如柏那麼重要,但還是在戰場上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史載:“距王京三十里,猝遇倭,圍數重。如松督部下鏖戰。一金甲倭搏如松急,指揮李有聲殊死救,被殺。如柏、寧等奮前夾擊,如梅射金甲倭墜馬,楊元兵亦至,斫重圍入,倭乃退。”
這段記載是說,當時亂軍之中形勢危急,眼看李如松險些命喪日軍的一名金甲倭將之手,是李如梅張弓開箭,將其射落馬下,救下了李如松。李如梅在李家五子之中號稱小李廣,這一箭出自他手可謂理所當然,足夠帥。
在第二階段援朝戰爭中,李如松和李如柏雖然都沒來參加,但是李如梅還是來了,明史也有記載,在第一次蔚山之戰中:“如梅偕參將楊登山騎兵先進,設伏海濱,而令遊擊擺賽以輕騎誘賊,斬首四百有奇,餘賊遁歸島山。”可見這時的李如梅已然有勇有謀,又立戰功。
在李如松身死之後,為體現撫卹之意,皇帝立刻讓其弟李如梅接任了遼東總兵一職。如此看來,李如梅似乎是李如松身旁兄弟、宿將中的一個幸運的反例。
真的是這樣嗎?不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