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2章 瓦刺使團,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祁鎮繼續說道:“至於天災能不能避免,我只是說人定勝天,我在河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三湖五河工程,而今雖然河北屢有旱情,但是河北最少是一個平年,河北的富庶已經是北方之最了。”

“這就是人定勝天,但凡是天災,都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這人禍,未必是有人禍害百姓,卻是人沒有將自己該做的做到位。只要勤修水利。順天而為之,總有一天,即便有旱澇蝗災,對大明來說,也不過是清風拂面。”

朱祁鎮忽然想到了後世。他突然有一種想回去的感覺,因為後世就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很多人面對臺風暴雨旱情,第一反應是拍抖音,卻不知道如果前翻數百年,這一場大雨,一場颱風,卻能決定很多人的生死。

太子不由憧憬的說道:“父皇,真的能做到嗎?”

朱祁鎮說道:“愚公移山而已,父皇做不到的,你做,你做不到的,你兒子做,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總有一天能做到的。”

太子說道:“孩兒明白。”

範弘隨即說道:“陛下,首輔到了。”

朱祁鎮說道:“他也該來了。讓他進來吧。”隨即讓太子去一邊旁聽,請了陳循進來。

陳循進來之後,向朱祁鎮行禮之後,隨即又向太子行禮。

對於太子參與政事,大部分朝臣都樂見其成。

這固然是很多文官對正統的推崇,也是大明的祖宗家法。

大明的祖宗家法對太子最為寬厚,太子副君的權力在祖宗家法的層面加以確認,而且不管是朱標當初協助太祖皇帝執掌天下,還是仁宗皇帝當太子的時候,掌管天下庶務。

都已經說明了,大明太子突出的政治地位。

陳循先將瓦刺使臣的訊息告訴朱祁鎮說道:“瓦刺使臣已經到了一個多有餘了,如何處置,還請陛下示下。”

朱祁鎮說道:“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朕也不能壞了規矩。讓他從哪裡來,卻哪裡去吧。”

陳循立即說道:“陛下大勝瓦刺,也先已死,而今漠北為朝廷所有,瓦刺西遁,對朝廷已經沒有任何威脅了。陛下國雖大,忘戰必危,好戰必亡。還請陛下三思。”

陳循對朱祁鎮的反應,其實也是所預料的。

陳循當了幾年的首輔了,雖然很多時候不過是奉旨辦事而已。但是時間長了,對皇帝的心思,一些辦事的套路,也是很清楚的。

凡是朱祁鎮拖著不辦的事情,大多是與百官意見相左。

其實陳循也樂意拖著,只是而今卻是拖不下去了。

朱祁鎮說道:“陳先生,有些事情,你們忘記了,朕還沒有忘記,太廟之中,還有朕的罪己詔。不滅瓦刺,朕無言面對列祖列宗。”

朱祁鎮當初有意設定的障礙,此刻被搬出來了。

陳循也早有準備,說道:“陛下登基以來,澤被鳥獸,何況黎民,每當有天災,陛下必問,民可得食?而後食,問稼可得水,而後飲,愛民之心,與古之聖賢不差分毫。”

“但是從正統十四年以來,瓦刺被兵,戰死士卒不下數十萬之多,邊境士卒苦於轉運,河北百姓難於徵發。”

“陛下博愛天下百姓,何不念及區區之心,憐百姓之疾苦,暫罷兵事,與民休息。”

陳循的馬屁,讓朱祁鎮有些臉紅。

不過,他也知道陳循所言,未必不是真的。

是的,時代的每一顆沙粒,對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不可承受之重,打仗從來不會不死人的。

燕然大捷,陣亡以及傷病而死的人,不少於兩萬。這背後就有兩萬個家庭,這兩萬個家庭多為北地之人。

陳循所言,決計不是不真。

朱祁鎮也不是不知道,但是討價還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