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8章 烏斯藏,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于謙對李文自然也不會完全放心,他還有別的辦法,保證統一各衛所的想法。消除各地的阻力。
不過這些事情就不在李文面前說了。
于謙說道:“你對烏斯藏瞭解如何?”
烏斯藏就是西藏,在唐稱吐蕃,在元稱烏斯藏,明代繼承這個稱呼,還有一個別名叫衛藏,不過這,兩個稱呼在餘音的不同,在藏文書寫之中,卻是一般無二。又時候也寫作烏思藏。
李文說道:“從西寧到烏斯藏,有五千裡之遙,只有元代開闢的驛站,稱青海道,又稱青藏天路,又副道從松潘入川,大多都由西寧而東,下官也接待過很多烏斯藏的使臣高僧。對烏斯藏的情況,倒也熟悉。”
“僅有這一條路嗎?”于謙問道。他在朝廷檔案之中看到的卻不是這樣的。
朝廷進入烏斯藏一共有三條路,一條就是青藏道,還有川藏道,再有就是滇藏道。只是在這個時期主要道路還是青藏道,也就是青海天路。
主要是這一條路雖然遠一些,但是總體上來說,還要好走。
當然了,你大概會說,好走什麼?
這一條路,與後世的青藏鐵路的路線有相當大一部分重合,而這最近屢屢死人的可可西里,就在這一條路附近
後世尚且如此,在古代從這一條路上走,又是多麼的艱難。
不是,這一條路不好走,而是其他兩條路更難走。
川藏路,滇藏路都處於剛剛開闢出來,想想就知道,一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一個是橫斷山脈,雖然大大縮短了一兩千裡之多。
但是真要大隊人馬,還是願意走青藏天路,而不是川藏與滇藏兩條路。
川藏滇藏兩條路真正興起,卻是在蒙古進入青海的確,遮斷青藏路之後,才作為替補路線,才一慢慢的興起的。
只是眼前的李文只能看見西寧這一片,自然不能查閱大明的檔案,也不知道有這兩條路的存在。
李文想了想說道:“除卻從青藏路還可以向西透過關西七衛,進入西域之外,我也沒有聽過其他道路了。”
于謙對這一條路也是很熟悉的。這倒不是從朝廷文件之中發現的,而是從史書之中發現的。沒錯這一條路,就是絲綢之路的一條輔道。當然了,這個時候還不樣叫,但是這一條通西域的道路,于謙卻是知道的。不僅僅于謙知道,朱祁鎮在決策之中,就已經將這一條路算進去了。
這也是朱祁鎮要與瓦刺間接通商的前提條件。
不過,關於這一條路的詳細情況他不大清楚,朱祁鎮也不大清楚,只是知道有這一條路而已,畢竟朝廷出使西域,從來是走嘉峪關一帶。
說道:“如此一來,蒙古人是可以透過關西七衛來到西寧的。”
李文說道:“是可以,但是大人不必擔心。這一條路,沙漠遍地,實在難行,除非萬不得已,他們不會從這一條路來青海的。這一條路雖然是古道,但是如今黃沙漫道,很多時候都要在沙漠之中行走,已經半廢了。”
“要不了多少年,估計完全不能走了。”
于謙卻不在意。
他其實對朝廷透過瓦刺貿易的方式得到馬匹,並不是太贊同。在京師看到是戰馬的極度短缺。
甚至有一些補給不上的感覺。
與瓦刺的幾次大戰,將大明戰馬資源透支了不知道多少。
而今大明京營邊軍的騎兵,完全是朱祁鎮在幾年休養生息之中,一點點積攢起來的。
但是如果戰爭以現在的頻率,每一年都打上一兩戰的話,大明戰馬資源遲早消耗殆盡。
故而,朱祁鎮為了戰馬,幾乎到了不折手段的地步。
但是于謙到了西北才發現,其實大明馬政是大有可為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