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3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大明下一輩將領之中,可堪一用的,無非方瑾,楊信,吳瑾,範廣,石彪,毛銳,王越,孟俊等數人而已。”
“其他各部都有勝任,以楊信之能,縱然有變,也不至於讓他波及宣大。”
朱祁鎮點點頭,也就不再問這個。
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從他剛剛登基的時候,成國公與英國公兩人秉承軍事,到孟瑛上臺,而今楊洪,石亨,郭登三人構成軍事領導核心。但是楊洪的年紀也不小了。
估計數年之後,也會告老。
楊洪是三人之中最為老練且圓滑的人。
就好像朱祁鎮不會讓內閣久任一般,楊洪也決計不會長期霸佔次輔之位。楊洪自然知道什麼時候該退。孟瑛退下來之後,也是將孟家的事情安排的妥妥當當,否則孟俊怎麼會被郭登視為後起之秀。
不要看著些人的名字列在一起,但是真正說起來,他們之間的差別可就大了。
而楊洪同樣如此。
楊洪的兒子楊俊固然不肖之極,最後因為楊洪大義滅親,奏請處死,以正軍法。
但是楊洪其他子侄卻不是都是敗家子,他兒子楊傑,不敢說多出色,但也不丟臉,至於侄子楊信,楊能等數人,都可以獨擋一面之將。
而今都被壓制之中。
無他,楊洪在位。他的子侄都不可能擔任主要方向的大將。如果不是楊信有武學第一界前三甲的名聲。楊信也不會有鎮守大寧的職務。
所以楊洪內心之中是願意退下去了。
畢竟有時候退下來,並不意味著沒有權力了。只要楊洪活著,皇帝在某些軍事事務上,也必須徵求他的意見。
這就是所謂的元老重臣。
而代替楊洪的人,就是郭登。
郭登說起來是楊洪一輩人,但是郭登小了楊洪小十歲,兩人多次合作,默契十足,是老搭檔了。
朱祁鎮心中早有計劃,這都是在他掌控之中。
估計等楊信這一輩子人上來,軍中武學系統的將領才能真正掌控大明軍政。
朱祁鎮繼續問道:“你知道,我這一次召集你回京,是什麼原因嗎?”
郭登說道:“臣冒昧一猜,應該是安南之事。”
“對。”朱祁鎮說道:“爾撮小國,屢犯朝廷之威,不做處置,大明何以君臨四海,今年年初之戰,用兵倉促,至於此敗,臣每懷耿耿,今日召見卿,就是以此事託卿,卿不可使定興郡王專美於前。”
定興郡王也就是張輔的追贈。似乎已經是慣例,凡是能進入內閣的大將,每一個都有國公之封,去世之後,都有郡王的追贈。
張輔是定興郡王,孟瑛乃是真定郡王。等楊洪去之後,大抵會是昌平郡王之類。
郭登聽了之後,只覺得心中一沉。
他既然猜出這個原因了。就事前做過功課的,但是正是因為做過功課,才知道張輔的戰績不可複製的。
張輔之所以能七月滅一國,其實與安南內亂有著直接的關係,就好像是大明攻朝鮮一般。
如果不是朝鮮王室內亂,李瑈殺侄,朝廷哪裡那麼容易直接打到漢城城下。當時安南胡氏代陳,做得極其過分,內外的不滿勢力非常多。安南人以為大明是來撥亂反正的。
故而近乎簞食瓢漿以迎王師。
而張輔治軍也是很嚴苛的,大軍秋毫無犯,更是用兵如神,明軍的軍備又在安南之上,才有這近乎神一般的戰績。
只是太宗皇帝吞併安南為交趾,在安南政治上犯了大錯誤,這才引得安南反叛不斷。
才有之後二十年不斷的戰事。
但是而今,時過境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