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3章 無人能破的張輔紀錄,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在的安南與當時的安南不可同日而語。
首先內政,當時的安南胡氏代陳,倒行逆施,內外有怨,而今的安南,黎氏居國主之位,以歷三代,可以說一句國險而民附。
其次是軍事,當時安南軍備不修,甚至多用戰象,火器數量不足,而今的安南在騎兵之上,自然是一個大大的弱項,但是在火器之上,估計大明軍隊之中唯有京營的火器能勝他一湊。
在四十年前的戰爭之中,安南與大明交戰多年,彼此學習,大明也從安南人手中學習到幾樣防水能力強的火器,而安南也從大明這邊學習了很多東西。
甚至可以這樣理解,安南軍隊近乎一個猴版的大明軍隊。
在經濟上,安南固然不如大明,但是大明要打安南,也是勞師遠征,以廣西土司之多,根本不能幫助多少,大量物資要從廣東,湖南運輸過去,安南是體量小,但是大明的消耗大。
最最重要的是安南對大明的態度。
當時安南百姓對大明軍隊是歡迎的,但是而今安南人在之前的戰爭之中,與大明結了死仇了。
英國公張輔都為大明死在安南舊部而傷懷,那不是幾萬,甚至十幾萬,最後還有不少沒有撤回來的軍隊,被安南人扣下來了,朝廷派人討要,黎利說沒有?
真沒有?都成為了安南達官顯宦的奴隸。
至於,安南人對大明的恨意,更是絕對不少。
如果說張輔帶隊剛剛進入安南的時候,有幾分秋毫無犯的好,但是後來一片亂戰,都打紅了眼,其中殺戮有多少,就不用說了。
古代軍隊的軍紀從來是這樣的,有一個強力的主將壓制,還能維持軍紀,如果沒有,就會故態復萌。
雙方之仇,堪稱血海。
四十年時間很長,長得足夠很多當事人都死去了,四十年的時間也很短,短的在當時出生的人,正是秉承安南國政的一群人。
安南對大明的態度是明順暗逆。
大明對安南用兵,安南連面子上的體面都不用維持了,想想就知道,絕對不會屈服的。
郭登那麼自信自己的能力在當年張輔之上,面對這個局面,也萬萬不可能達到七月滅一國。更何況,郭登也不覺得自己的能力能在張輔之上。
只能可能不讓張輔專美於前。
或許在滅其他國家上面,七月這個記錄還能打破,但是七月滅安南,這個紀錄,估計是是歷史之最了。
郭登面露難色,說道:“陛下,安南非小國,欲滅安南當計之久長,非一時之力。”
朱祁鎮輕輕一笑說道:“朕知道,朕是那種不知道輕重的人嗎?朕從來不會干涉前線如何打,朕只是要一個結果而已。安南之戰,朕不拘束你,你說打幾年,就打幾年,你說打多長時間就打多少時間,你說要多少人馬就給多少人馬。但是你總要給朕一個說法吧。”
而今的朱祁鎮也自信了不少。
誠然,今天大水災,大半個天下都泡在水裡,賑災人員過千萬之數,太倉糧倉幾乎空了,但是並不妨礙朱祁鎮的大手筆。
這並不是朱祁鎮心中沒數,恰恰相反,是他心中對大明財政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把握。
他多年在財政之上用力,已經讓大明國力大增,特別是丈量土地,更是會清查出不知道多少隱田。
在洪武二十三年定下各地賦稅定額,大明每年田賦共兩千三百多萬石。但是朱祁鎮估計,他裁撤了數十個衛所,還有清丈出來的隱田。最少估計大明每年田賦收入,應該在每年四千萬石以上。
其實這個數字並不是極限,要知道永樂初年,大明衛所屯田粒子糧是一個與田賦並駕齊驅大筆收入,也在兩千萬石甚至三千萬石之上,也就是說,而今單單靠田稅,正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