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2章 塞上江南,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詔蒯祥來了一趟西北。
蒯老爺子,不愧為當代魯班,號稱鬼斧神工,不過一兩月的功夫,就有了解決方案,才有如此大的水車。
這水車在黃河岸邊,簡直是一種瑰麗壯魄的奇景。是這個時代的人造奇觀。
朱見濬更知道,這些大大小小的水車,多則能灌溉千畝良田,小的能灌溉幾十畝,但是最多在三百畝到五百畝之間。
丘浚準備沿著黃河南北兩岸,建造兩百架水車,如此一來蘭州就有十幾萬畝的水澆田了,即便西北田薄,一年也能收成一二十萬石糧食。
這放在南方算不得什麼。
但是在西北卻大大不一樣了。
要知道在蘭州有這麼多糧食,就抵得上潼關以東百萬石糧食了。
從內地運糧食到西北,很多時候不是五比一的比例。極端的時候,十石出而一石至,也不是不可能。
這就是為什麼,朱祁鎮讓于謙下血本經營西北的原因了。
朱見濬對此也是有些瞭解的,但是未必有那麼深的感觸。他只是覺得是他請來了蒯祥待詔,為了蘭州百姓解決了大問題。
心中自然是喜悅非常。
只是規劃之中二百多架水車,想要修建完成,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今黃河兩岸不過十幾架而已。
朱見濬估計的不錯,在天擦黑的時候,才來到了蘭州城之中,差點被關到外面了。
西北畢竟是西北,很多規矩還是比內地嚴格多了。
朱見濬休息了一日,然後去拜見於謙。
朱見濬即便沒有將工程修建好,他最少一個月要來見一次於謙,因為于謙要給他上課,不是別的,而是講解朝中的局面。
這也是朱祁鎮要求的。
太子畢竟是太子,雖然而今他不用上場,但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卻不能不知道。
朱見濬到了蘭州,于謙就得到了訊息,故而當朱見濬登門的時候,于謙早就騰出了時間了,兩人彼此行禮之後。
于謙對朱見濬行君臣之禮,而太子向于謙行師生之禮。
于謙到沒有說別的事情,首先卻是說了一件錦衣衛的訊息,于謙說道:“錦衣衛從西北得到的訊息,瓦刺蠢蠢欲動,似乎要對大明不利?”
朱見濬微微吃驚,說道:“先生以為是真是假?”
錦衣衛雖然訊息靈通,但是在關於外部的訊息,其中也多有真假相伴,倒不是錦衣衛失職,而是有些事情,本身就有不確定性。
于謙說道:“老臣以為這估計是真的,陛下性子太急,逼得阿次帖木兒太緊了。”
朱見濬知道于謙說的是什麼,那就是瓦刺與大明在京師近乎曠日持久,長達一年的談判。
瓦刺願意去汗號,封陛下為天子,並不用賜王號,甚至一個宣慰司的名分都行。
但是朱祁鎮的心意從來沒有變過,除非綽羅斯家族全部來京,瓦刺內附,否則兩者沒有什麼好談的。
如此瓦刺已經對於大明保持和平絕望了。
如果單單是絕望的話,瓦刺也不用如此擔心。
只是阿次帖木兒在西北面對著嚴重的財政危機。
在燕然之敗後,阿次貼木兒經過一年的內外整合,總算是坐穩了瓦刺大汗的位置。但是瓦刺有相當大一部分財政來自於商業,不僅僅是瓦刺與大明本身的朝貢貿易。
也來自於絲綢之路。
丟失了漠北草場,單單靠西北養活瓦刺大軍本來有些困難,再加上嘉峪關商道一直沒有打通,瓦刺財政困局,一直沒有得到緩解。
如此一來,瓦刺蠢蠢欲動的也就是必然了。
無他,遊牧民族與大明不同,他們面對財政危機的第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