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5章 預修大典,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賢學的很快。
雖然報紙論戰,是他不大習慣的事情,但是不過一個回合,他就將遊戲規則掌握的七七八八的了。
在徐有貞的文章刊登之後,很多官員也覺得,從洪武以來,官制變化不少,需要重新釐定。紛紛贊同徐有貞的意見,以盛世修典之名,武事以備,文事兼顧之意。
修《大明會典》,而大明律該如何自然不用說了。
李賢隨即上奏,並透漏出風聲去,言修《大明會典》,乃一代之盛事,非名臣宿老不能擔此重任,推薦了于謙,曹鼐。
朱祁鎮只要批示:“兩位身居要職,坐鎮一方,須臾不看擅離。”
然後劉球就上書道:“老臣年事已高,不堪內閣繁劇,請任《大明會典》編纂官。”甚至還故意顯露出貪名之舉。
好像劉球想借此留名於後世。
雖然《大明會典》比不上《永樂大典》,但也是一部大書,如果能成為編纂官,足以在士林之中留下名聲。
但是朱祁鎮卻不願意將此老放在這個位置上。
否則將來朱祁鎮怎麼參私貨。立即回覆他道:“先生,朕之肱骨也,無先生,誰為朕鏡?”
言語之間,將劉球比做魏徵。
如此三番來回。
朱祁鎮不得不召見李賢,尋求一個雙方都滿意的人選。
朱祁鎮見了李賢之後,首先說的不是這一件事情,而是對徐有貞的獎勵。
徐有貞上《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的目的,朱祁鎮也是能揣測一二的,即便不用陰暗的心思卻揣測,徐有貞也是諫言有功。
必須褒獎。
所以,朱祁鎮一開始就說道:“徐有貞的位置該動一動了,他在朝鮮治平有功,而今朝鮮太平無事,應該讓他入京了。”
李賢說道:“陛下英明。臣會安排的,在六部侍郎之中給他選一個位置。”
朱祁鎮說道:“尚書吧。朝鮮滅國之功,徐有貞參與其中,總要有所賞賜。”
對於徐有貞而今也是可上可下,一般來說巡撫專任中樞,就是侍郎一職,類似六部副長官,或者說一個六部之外,某一衙門的長官。
但是徐有貞有軍功,又有諫言之功,朱祁鎮想抬舉一二,倒也不能算是倖進。
不過,李賢並沒有正面回答說道:“陛下六部沒有空缺,臣知陛下愛才之心,此事當從長計議。”
朱祁鎮當然知道沒有空缺。
但是沒有空缺可以製造空缺嗎?這不是理由,唯一的原因是李賢想拖一拖。
李賢又說道:“修典乃國家大事,不可不重,陛下既然不屬意於公,曹公,劉公,還請陛下示下,內閣也好安排。”
朱祁鎮對這一件事情,也想過應對的辦法了,說道:“此三人皆元老重臣,朝廷不可一無或缺,修典固然是大事,恐怕也要坐上數年冷板凳。還是選年輕一輩,年富力強的人為好。”
“這人選,還是可以讓內閣來選的。徐有貞如果不好安排的話,讓他入翰林院修書,也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李賢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李賢一邊說,一邊在心中來回的思索。
這是一道選擇題。
要麼讓徐有貞回來專司修大明會典,要麼讓徐有貞擔任一任尚書。
在這個選擇題之中,李賢傾向於後者。
徐有貞的能力沒有得說,當世封疆大吏之中,能比得上徐有貞的,也不過三五人而已,但是品行實在堪憂。
不管在朝鮮清理兩班貴族,還是這一次上書,都充斥著不折手段這個四個字。
如果讓徐有貞修《大明會典》。裡面有些什麼內容可真不好說了。
李賢很快確定下來了,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