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5章 預修大典,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徐有貞入仕以來,多歷地方,是能吏,但修典乃是文華大典,臣以為徐有貞恐不能勝任。還是讓他去六部的好。”
“不錯,朕也是這個意思。”朱祁鎮說道:“我覺得刑部就不錯。”
其實朱祁鎮也沒有想讓徐有貞擔任《大明會典》的總編纂。原因很簡單,徐有貞在士林之中名聲不好。
作為皇帝看似至高無上,但實際上也受到種種制約,朱祁鎮固然可以用君權暴力排斥一些其他想法。
但是如果從歷史的長河之中看,君權雖然能強橫一時,卻有其薄弱的本性。
朱祁鎮如果想做一世暴君,行快意之事,不管他死後洪水滔天。自然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他想讓自己創立的制度儲存下來,就要從一開始,以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小心謹慎,與文官體系磨合。
徐有貞太傾向於朱祁鎮,修出的《大明會典》,權威性不足。所以朱祁鎮更希望徐有貞能成為一員衝鋒陷陣的猛將,而不是這種整理總結的角色。
刑部就是這樣一個位置。
如果而今朱祁鎮的戰略重心在於對外,那麼刑部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部門,只要不弄出民憤太大的冤假錯案,朱祁鎮也不會太關注。
但是而今朱祁鎮要對《大明律》動手,刑部尚書就成為了風口浪尖,即便是內閣大學士的權力大,但是從體制上來說,刑部以及三法司,依舊是大明法律最高部門,刑部尚書所做出的法律解釋,也是最權威的。
除非,御審。
不過,朱祁鎮才不會將自己陷入風暴之中,畢竟朱祁鎮而今也是大佬,誰看大佬親自下場的。
李賢說道:“陛下的意思臣知道了。大典之事,事關重大,應當先定下大典的人選,再論其他的。不知道陛下意下如何?”
朱祁鎮知道李賢在《大明會典》問題上絕對不會輕易妥協的,朱祁鎮也想找一個能內外信服的編纂官。於是問道:“先生屬意何人?”
李賢說道:“陛下,既然不想用老臣,那麼王恕可以一用。”
朱祁鎮心中暗道:“王恕。”隨即將王恕的大概情況,回想了一遍。
王恕乃是正統十三年進士出身,按照朱祁鎮的標準,必須京官與地方官輪流任職,王恕先是被選為庶吉士,進入翰林院,然後外放揚州知府,又做了一任京官,又外放江西布政使,而今在大理寺任職。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清正廉潔,有著一股陝西人的樸實剛健。在道德品質上,無懈可擊,決計不是那一種諂媚之臣。
不管是在老臣之中,還是在士林之中,乃至於百姓之中王恕的名聲都很好。已經被視為未來的朝廷重臣。
這個人選,對朱祁鎮來說,卻是有利有弊。
如果朱祁鎮能說服王恕倒向自己,那麼有王恕背書的《大明會典》,權威性就會有很大的提高,能讓更多的人信服。
但是如果朱祁鎮不能讓王恕倒向自己,那麼除非換掉王恕,那麼《大明會典》的編撰,王恕是不會讓朱祁鎮插手的。
朱祁鎮卻一口答應下來了,說道:“好,就他了,只是以王恕而今的資歷,擔不起編纂官,就讓他先預修吧。”
感謝漢語的博大精深,朱祁鎮隨口就給出一個臺階。
李賢說道:“臣遵旨,徐有貞任刑部的事情,老臣也會記在心裡的。”
一時間雙方似乎其樂融融,君臣和睦。
這一交手,看似平分秋色。李賢得到了修《大明會典》的主導權,只是朱祁鎮卻不認為,他真沒有辦法插手了。
這個關鍵就在王恕身上了。
王恕自己恐怕都沒有做好準備,就與徐有貞一般,成為朝廷之上兩個暴風眼了。唯一區別的是,徐有貞是自己跳進去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