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5章 瓦刺使團的到來,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宗周雖然是瓦刺使團管事的人。但是明面上的負責的人。卻不是張宗周,張宗周的身份不過一賬房先生而已。
在進入獨石堡之後。
張宗周感到了久違的漢人的氣息。他其實也沒有想過,有生之年,還能回到內地來。心中自然有無限的感慨。
他很快就這些感慨都收了起來。
他開始視察宣大的防務。
宣大防務幾年之內,才被兵部尚書給重新修繕過,很多修繕的痕跡很是非常新的。
大城,千戶堡,還有各種各樣的烽火臺,與壕溝木柵欄,再與當地的地勢山脈整合在一起,簡直是一道天然的防線。
能夠大軍決戰的地方,也不過數次。
這一條防線,不應該是銅牆鐵壁,而是一張大網,任何獵物進入這一帶,都會因為種種原因被停滯,被阻塞,然後迎來與大明軍隊的正面決戰。
張宗周,心中暗道:“他日南下,最好不要在這一代決戰。”
越發深入張宗周就在宣府城下,看見一個新東西,就是他早已聽說過不知道多少遍的馳道。
但是很多的東西,不管別人說多少遍,都不及自己看一眼。
張宗周僅僅是看了一眼,就心如死灰,呆呆的愣在那裡好長一段時間,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這馳道看起來很簡陋。
不過是夯土地面上鋪上兩道木軌,而木軌下面有一道道枕木固定而已。
但是張宗周看了好一段時間,平均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就有一輛馬車賓士而過,看車廂最少能裝載十石糧食。
別人不知道,張宗周作為瓦刺麾下漢人幕僚第一人,自然是很明白這代表什麼,代表大明的後勤壓力大大緩解。
甚至代表大明對草原上的進攻能力正在恢復之中。
大明對草原上進攻的慎重,一方面在於太宗後期數次出師無功,另一方面卻是在於糧食的消耗。
草原上運糧太難了。
即便不算蒙古人對糧道的騷擾,單單說惡劣的自然環境,就讓大明士卒望而卻步了。
太宗在北伐的時候,也餓過好幾天肚子。減餐限量更是家常便飯。
大明不是沒有糧食,而是後面的糧食運不上來而已。
有了這個辦法,糧食運輸的耗損大大減少。幾乎就等於大明國力的攀升。
尋常探子,自然不能如張宗周想得那麼深刻。所以張宗周即便是知道大明在修一個名聲馳道,但是具體情況還是不清楚的。
“不能再等下去了。”張宗周心中暗道:“越等大明只會越強,南朝皇帝是一位英主。”
張宗周還沒有到京師,就已經將下定了決心。
來到京師之後,瓦刺使團被要求在城外安置,而他們的安置地方,卻是大明數支軍隊的包圍之中。
這是慣例了。
當瓦刺使臣超過一千之後,這就是必然手段了。
畢竟大明都城,天子腳下,總不能讓瓦刺的軍隊自由活動吧,所以大部分瓦刺使團,都處於這一種半監管的情況下。、
真正能自由出入營地的,不過是少數人而已。
而張宗周自然在少數人手中。
他帶了兩個侍衛,就走在大明的大街之上。
北京城比許多年前繁華多了。
這種繁華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就是大明的國力整體上來說,還是蒸蒸日上的。北京作為大明都城,自然也在快速發展之中。
其次就是朱祁鎮在京師建立好些學員,水利學院等等學院的所有學生已經超過了萬人。要知道這些上課的學生,大多都是富戶。
畢竟普通百姓是不可能上學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