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5章 保河濟運,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溥慈眉善目下面的算計,或許只有楊士奇能夠察覺。
朱祁鎮反而覺得楊溥以大局為重,楊溥與于謙之間的關係尷尬,朱祁鎮是知道的,他也沒有為他們調解的意思,因為並不需要。
下面人有一點不和,對朱祁鎮來說,並非太差的事情。
朱祁鎮隨即說道:“漕運總督武興彈劾于謙,說于謙肆意洩洪,沖垮運河,導致而今運河不能通行。這一件事情該如何處置?”
這一種事情並非第一件了。
可以說從河北治水以來,治水工程與運河系統之間的矛盾就沒有少過。
武興也算是大明老將,太皇太后信得過的人。他也是識大體,很多下衝突,他都壓下來了,最少沒有鬧到漕運總兵官與直隸巡撫之間的互懟。
畢竟是皇帝一手推進工程。反對於謙,就是和皇帝鬧矛盾。但是武興也是沒有辦法了。
如果仔細看明代的運河的話,就會發現運河都完美的繞過了湖泊,並不是直接透過湖泊北上,而是要在挨著湖泊修建一道河道。
並非單單是三角澱這裡。在山東好些湖泊都是這樣的。
這就是保河濟運總原則的體現。
為什麼不直接透過湖泊,首先都是湖泊,未必是適合的航道,別的不說,就三角澱,一到雨季一片汪洋,一道旱季,就變成了一片爛泥地了。
這樣的湖泊,如何通行漕船。
其次,就是靠著湖走,就是用湖泊來調節運河水量。
要知道,大運河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其中水流的流向可不是想象之中,從南一路流到北,或者說從北一路流到南。各地水流複雜的很。
而且運河要透過船隻,要保證一定的水位,水太多的澇,水太少了不足以浮起漕船。想想就這必須經過人工調節。
但是再怎麼人工調節,都需要用到水。不管是因湖水注入運河之中,將多餘的運河水洩洪。
這就是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了。
對武興來說,河北全淹了,也沒有什麼事情。他的任務是按時按量的將漕糧運到京師。
至於對於謙來說,漕運關他什麼事情,他只需為河北百姓負責就行了。
這一次就是如此,運河停航一個月。武興如果搶先彈劾于謙的話,這漕運不利的罪名就要砸他身上了。
所以,他明知道于謙聖眷在渥。但是還是寫了這分彈劾奏摺。
不過,朱祁鎮看武興的奏摺,卻滿眼看出武興字裡行間委屈兩個字,重點在於為自己脫罪,而不是說于謙如何不是。處處為于謙開脫,卻處處暗示朝廷,自己是識大體的,而於謙是不識大體的。
朱祁鎮當時看到時候,心中就有感覺:“這武興找了一個好師爺,這種明褒實貶,綿裡藏針的文筆,未必是武興所寫。”
不過,武興作為軍中大將,有幾個幕僚也是很正常的。
楊溥說道:“按照舊例,當申斥于謙,讓其恢復運河河道,讓漕糧按時到京。”
朱祁鎮也知道,這是因為漕糧太重要了。重要到了只要斷絕漕糧三個月,北京百姓的口糧都無法維持的地步。
所以,任何事情都要為漕運讓步。
不過楊溥的話,很值得玩味,他強調舊例。就知道朱祁鎮不可能按照這個辦法來的。
朱祁鎮說道:“那如今該怎麼辦?”
楊溥說道:“而今戶部糧倉大多數滿的,雖然還沒有到一千萬石,但是足夠支援北京百姓所用,漕糧遲來一個月,應該沒有大礙。只是這樣的事情,卻是武興與于謙的責任。于謙身為地方官,也有護衛漕糧的責任。不過雙方都是為公事,申斥之後,兩解之,讓他們精誠合作,護衛漕糧上京,不可拖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