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9章 災情,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日。
文華殿之中,就如之前一般。
大臣都到了。
比上一次大臣要少一點。
不過,卻有一個人特殊的人參與進來。
卻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太監。朱祁鎮之前不知道,宮中還有這一位大佬。他事先詢問阮安治河方案,阮安的方案不能讓朱祁鎮滿意。
阮安就推進了這一位早已在仁壽宮莊養老的老太監。
朱祁鎮一打聽,才知道這沐敬是一等一的治水能臣,雖然阮安也修繕過河道,但是這方面的能力與沐敬相比,卻是想差太大了。
整個北運河都是沐敬修繕的。沐敬幾乎走遍了運河每一處閘口,對各地水情熟悉之極。是治水老臣了。
不僅僅如此,沐敬的品質也是相當過硬的。
永樂年間,沐敬跟隨太宗皇帝北伐,但是入漠北已深,月餘不見賊寇的影子,下面都有一些人心惶惶了。
只是太宗皇帝依舊不甘心,無功而反。
大臣勸諫,紛紛被遣。
而沐敬依舊勸諫,反覆不已。
太宗皇帝大怒,說道:“爾欲反乎?”
沐敬說道:“事已如此,陛下執迷不悟,固不知孰將反也。”
太宗皇帝下令將沐敬斬首,左右將沐敬拖曳下去,而沐敬顏色不變。
太宗皇帝見狀,就下令放過沐敬,說道:“宮中皆如此人,豈不誠有益乎?”
隨即下令回軍。
但是沐敬什麼都好,就是一點不好。
就是垂垂老矣,英雄遲暮。
朱祁鎮特地賜座,對沐敬如大臣一般。
朱祁鎮見所有人都到齊了,對於謙說道:“於先生,先說說順天府災情?”
于謙說道:“是。”
隨即于謙侃侃而談,說道:“陛下以工代賑之計,已經安頓了十萬民夫,與北京城牆,城樓,三大殿,等工程之上。”
“但是這些工程多在北京附近,而盧溝河水災卻在在東安,永清,固安,武清數縣。除卻縣城之外,大多被淹了。”
“而北京務工的災民,卻大多是京畿附近的。”
“以臣之見,北京附近的災民,不過財產受損,而此四縣百姓,卻是生死之間。”
朱祁鎮聽了,對這個現象。
朱祁鎮也是後來才知道的。
首先是北京災情並不嚴重。
最少對比這個時代其他地方的天災,北京的天災可以說很一般了。畢竟別的地方受災,決計不會有皇帝聖旨,大臣立即巡視,不知道多少軍隊,一起動手救災。
很多人印象之中,無數人防守堤壩。在這個時代是不成立的。
倒不是軍隊不會投入救災治水。
早在宋代,就有專門治水的軍隊了。
但是想想就知道,一支缺額幾乎到了三分之一的軍隊,打仗不行,治水就可以了嗎?
在京師有京營,乃是大明精銳所在,即便再怎麼衰敗,也苟延殘喘到正德之後,依舊是朝廷的武力依靠。
他們並不是那麼容易掉鏈子的。
北京天災不嚴重,受災的人數不多,但是下游災情嚴重,更嚴重的乃是朝廷組織力缺乏,想將這些災民組織數百里上京。
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甚至還有一些大臣在這一件事情持反對意見。
無他,北京乃是朝廷的臉面,大量災民聚集在北京,朝廷臉上不好看,更何況,各路使節都在京師之中。
麓川的使節,瓦刺的使節,兀良哈的使節。
可是都在。
瓦刺使節還好,而今瓦刺也先,正在整理他父親脫歡留下的爛攤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