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3章 揚州謝氏析產案,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廷的頭等大事,自然是抗旱。
大明不知道多少臣子奔波在抗旱第一線。
朱祁鎮又接連免去了河南,山東,鳳陽,兩淮一帶,共一百多萬石糧稅。楊溥又與吏部尚書魏驥一起,宣佈了吏部升遷的考核標準,就是以抗旱成績為考核標準。
各方面都忙的風風火火的。
但是就朱祁鎮本身來說,他卻不用在這些事情上面多費心了。
因為朱祁鎮很清楚自己的工作,更多是決策層面的。一旦政事進入執行層面,他越級干預,效果未必好了。
但是朱祁鎮並非一點事情都沒有做。
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鹽法之上了。
楊士奇最後的勸諫,朱祁鎮還是聽進去一點的。最少朱祁鎮決定將鹽法,錢法,馳道這些事情,一件件分開來做。
對於鹽法一事,朱祁鎮不斷的找人談話,其中內閣之中的人,都或單獨,或一起談過鹽法的事情。畢竟,內閣沒有統一意見的話,這事情很難執行下去。
如果有誰堅決反對的話,朱祁鎮雖然不想內閣動盪,但也要先調整人事了。
不過,張輔在這樣的事情上自然不發表意見,朱祁鎮與張輔單獨談話的時候,張輔也表示,會讓勳貴之中持有鹽引的人安安分分的。
楊溥已經知道這一件事情,自然沒有反對的意思。
楊溥不反對,馬愉,陳循自然也不會反對。
曹鼐也不會反對,畢竟曹鼐對河北水利的看重遠超別人,這是關係到他的家鄉,寧晉就在大陸澤附近。
如果寧晉水利修好了,不僅僅是曹家本身的經濟條件變好,單單是曹鼐在其中出力,就足夠曹家幾輩子吃不完的恩澤了。
父老鄉親都會記著曹家的好。
故而一切只要有利於治水,曹鼐都支援,反正河北很少有鹽商,真正有鹽商的地方,乃是山西與南直隸徽州一帶。
至於王直,他其實略有微詞,不是因為改變鹽法,而是開中法,他覺得如果馳道的運輸效率足夠的話,廢除開中法不是不行,但是事情不能這樣做,應該先修馳道,再考慮廢除開中法。
而不是相反。
胡濙依舊是不發表意見。
總體來說,內閣統一意見還是可以達成的。
除此之外,朱祁鎮還召見了不少非內閣大小臣工。
如一些管過鹽政,現在在中央工作的人,比如戶部侍郎王佐,他主持過長蘆鹽政,又在西北督過糧,對開中法與鹽法,都有親身經歷。
還有錦衣衛各方都派出去,暗中徹查,各地鹽場的實際情況。還有關於曬鹽之法的情況。
朱祁鎮在這樣的大事情之上,必須反覆琢磨,匯總各方訊息。
總之,在朝廷還沒有公佈要改鹽法的時候,這風已經吹起來了。
該知道的人都知道這一回事情了。
不過,在鹽法之前,朝廷各地鹽場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了。
朱祁鎮手中也拿到了鹽商析產案了。
臨川鹽商謝家謝能搏白手起家,一手一腳打下了謝家的產業。謝家在揚州也是首屈一指的。
號稱謝百萬。
這家產百萬兩之多。
如果僅僅看這一點,大概決定謝能搏是一個經商天才。但是錦衣衛報上來的材料,才算是精彩。
謝能搏是臨川人。
而臨川是哪裡?就在江西,謝能搏的父親當初太祖興起的時候資助過當時還是義軍的明軍。謝能搏的父親一生並沒有積攢下來多少錢財,但是卻有一分寶貴的人脈。
洪武末年,謝能搏的父親病逝,當時還在弱冠謝能搏接管家業,就參與進了開中之中,將糧食從南直隸的太倉縣,運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