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8章 舉步維艱,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操心。

即便是雲南戰事,在朱祁鎮心中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依舊是眼前的旱災。

朱祁鎮來到文華殿之中。

楊士奇,楊溥,王直,戶部尚書劉中敷。四個人都智啊。

朱祁鎮進來第一句話就問道:“欽天監說什麼時候下雨嗎?”

楊士奇說道:“臣已經問過欽天監了,最近十日,水汽稀少,應該是不會有雨的。”

朱祁鎮對此並不意外,隨著旱情的加劇,朱祁鎮對欽天監幾乎一日三問,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問欽天監天氣,見大臣也要問這一句話了。

只是欽天監能力也是相當之有限的。

他們只不過憑藉一些經驗來判斷。錯誤率極高,甚至比自己看天色稍稍準上一點而已。

朱祁鎮說道:“糧食還有多少?”

劉中敷說道:“京中十二倉,已經空了近一半了,庫存糧食不過六百萬石,臣以為太倉的糧食不能再動了。”

明代一石近似於九十二公斤。六百萬石不過五十五萬多噸而已。對個人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對北京這個人口百萬大城市來說就不一樣了。

更不要說北方普遍大災,四處賑災的糧食,以工代賑的糧食,都要從太倉而出,甚至平抑糧價的糧食,都是太倉之中糧食。所以這才消耗這麼快。

不過二三個月,就支出數百萬糧食。

總體來說,整個北方除卻陝西旱情不嚴重,其餘的地方旱情都特別嚴重,朱祁鎮在之前公告批了一個奏摺,免除山西某縣賦稅一萬多石。

而朱祁鎮有一種感覺,他擔心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所以山西的糧食也不可能調過來的。

但是糧食不從太倉出,又從什麼地方出?

河北好些地方五月,本是豐收的季節,但是大部分都是顆粒無收,也就是靠近河流的地方,才有一些收成,但是又被蝗蟲禍害了一番。儲存下來的並不多。

從三月蝗災起,到了五月,蝗蟲在幾個月之內爆炸式的增長。朱祁鎮生吞蝗蟲作為表態,河北數十萬軍隊,數百萬百姓,都投入滅蝗之中。

只是比起後世的人來說,河北的人還是太少了。

特別是靖難時期,河北是主戰場,不知道多少人戰死在沙場。所以河北的元氣要比其他地方恢復的慢。

所以比起後世的河北省,而今直隸省即便加上順天府,也沒有多少人。面對這樣鋪天蓋地的蝗蟲,不過是白日用撲殺,還是夜晚以光誘之。

農業社會的絕對真理,就是人多力量大。沒有足夠的人口,這些蝗蟲根本不能消滅乾淨。

當時,這並非沒有用。

這些蝗蟲發源地就是河間府,保定府,等一些去年被洪水淹過的土地,這樣的土地適合蝗蟲產卵。

這樣大規模撲殺,河北的農業是完蛋了,卻沒有讓大量蝗蟲飛向山西,陝西,與河南。所以這些地方僅僅是旱災而已。

否則朱祁鎮面對的,是更加殘酷的局面。

但是對直隸人來說,這卻毫無意義。

因為這樣大量的行動,背後自然要會海量的糧食支撐,不管是以蝗蟲換糧食,還是直接付給百姓工錢以工代賑在,都需要海量的糧食支援。

而今根本支援不下去了。

楊士奇也說道:“麓川之戰結束,臣已經調配湖廣糧食進入河南。而今山東,鳳陽,河南,災情已經得到遏制了。”

“只是直隸與京畿恐怕饑荒要蔓延到入秋,所以京師的六百萬石糧食,是遠遠不夠的。”

朱祁鎮說道:“王先生,你的義民之策,怎麼樣了?”

朱祁鎮即便再不願意,但是也在殘酷的局面之先妥協了。同意了王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