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章 楊士奇與于謙三,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之勢,看似蒸蒸日上,烈火烹油。但實際上卻是太祖太宗朝的積累。而到了而今積累消耗的差不多的時候。
開國七十年。
各種問題,陳陳相因。
楊士奇在這個位置上近十年了,從中樞到地方,自然知道有不知道多少事情,已經不能在拖延下去了。
江西有賊寇做亂,聲勢之大,已經有三萬之多。即便朝廷派人鎮壓,也不是幾月就能平定的。
江南賦稅不平,南方安南窺視。
大明與安南這麼長時間的征伐,真以為隨著大明退兵,就相安無事了。北方瓦刺做大,雲南麓川更是蠢蠢欲動。
似乎大明在安南的退縮,鼓舞了一些人。
朝中府中各種方面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別人不清楚,楊士奇卻是很清楚的。他更清楚,有些事情,卻是他做不了的。
“要是宣宗皇帝尚在就好了。”楊士奇心中悠悠一嘆。
他老了,又能堅持幾年?即便能堅持十年。十年後恐怕皇帝親政的時候,也不會用他的。幼主臨朝,太皇太后罷一切不急之務。
用穩定壓倒一切。決計不容楊士奇大動干戈。
楊士奇只能在自己的職權範圍之內做一些事情。但明朝的大學士畢竟不是宰相。即便有太皇太后的支援。
楊士奇所能做的,也不過重新整理政治,縫縫補補。
真正要做的事情,只能留給後人了。楊士奇不知道眼前的于謙,能否承擔起這個重任的。但是于謙既然入了皇帝的青眼。楊士奇也就願意給於謙一些機會。
“廷益,雖然太皇太后讓你身兼兩職,但是何者為重?你也是清楚的,你來的正好,而今距離過年還有一段時間,你先去順天府熟悉一下,安排一下人手,到了明年開春之後,先參與春闈,當一下房師。然後為陛下講官。順天府的事情,就讓同知擔當起來吧。”楊士奇說道。
于謙一聽楊士奇所言,立即說道:“老師栽培之恩,學生沒齒難忘。”
別的不說,明年恩科,于謙已經聽說了。
主考官不是別人,就是王直。
以于謙的科名,參與進去是有一些勉強的。但是有楊士奇開口,自然一切沒有問題。
明代科舉之中,各種座師房師都是培養人脈的好去處。
別的不說,如果於謙不是楊士奇的學生。楊士奇也不會如此栽培于謙。
這就是文官政治的執行規則。
好也罷,壞也罷,大家都是這樣玩的。
于謙也不能倖免,有一批學生之後,身後也就有一些羽翼。
當然了,這些羽翼在而今還弱小,但是放在數年後,十幾年後,就在官場之上,拉起一批人了。
楊士奇坦然受之。
楊士奇為于謙做的,不僅僅給於謙機會。還給於謙遮擋了很多風雨。
比如這一次,宮中催得很急。
但是楊士奇還堅持,于謙先去順天府視事一段時間,再入宮做講官。
原因很簡單,太皇太后一心要讓于謙擔當這個不合時宜的順天知府,定然是用意的,如果於謙對順天府不瞭解。
就貿然進宮,被太皇太后或者皇帝問起來,一問三不知,豈不是大禍臨頭。
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鎮定,寧可緩一點,也不能著急。
著急會出錯的。
楊士奇說道:“我兩個兒子不成器,將來我去了,還指望你這個師兄,照顧一二,能讓他們安度餘生便是了。”
于謙說道:“請老師放心,于謙定然護著兩位世兄周全。”
楊士奇親自將於謙送出了書房。
于謙出了楊士奇,有驢車來接,于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