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92章 明軍東來,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本的船隻從來沒有這麼大過。
中國的造船技術從來一等一的,在宋代的時候,就有萬石的大船作為封舟,用以震懾小國。
而今更是如此。
王英雖然自信能勝過日本人,但是經過白藤江之戰後,王英謹慎了不少。
畢竟真要說起來,日本的國力就弱於安南嗎?
未必。
京都之戰,雙方動用的軍隊主力在二十多萬之上,真要能一致對外,未必弱於安南軍隊,當然了。
安南軍隊經過了當年之戰,從生死之間磨礪出來的將領,卻是勝過日本軍隊了。
但是王英也知道,他帶領的軍隊不過是一支偏師而已。
所以他從南洋水師之中抽調了最精銳的水師,都是清一色的大船。可以遠洋的。其中的水手更是精銳之極,隨時都可以抽調下船,參與戰鬥的。
之所以如此,就是他準備,一旦事不可為,就從海路撤出去。
畢竟日本這個島國,有太多地方可以撤退了。
如此,沒有了後顧之憂,王英才敢全力以赴。
只是王英萬萬沒有想到,這樣的局面,將日本人該嚇住了。
包括足利義政在內。
岸上人山人海,本來等著迎接明軍的軍隊大名,一時間雅雀無聲。似乎一時間凝固了。
從他們的角度看過去,卻見太陽在天空之中靜靜的懸掛著,大海都平靜了,唯有一眼數不盡大硬帆,一面接著一面,就好像無數面旗幟,已經將整個海面遮掩住了。
黑壓壓的船隊,將海面都壓過一半。
好像一座座城池逼近。
一時間,足利義正只覺得內心被死死的捏了一下,呼吸急促了幾分。他隨即長出一口氣。
之前他心中,還有在戰勝細川勝元之後,再想辦法擺脫大明的控制,並奪回長崎,但是此刻他什麼都不想了。
很快船隊靠岸了。
只是王英這才發現,碼頭的船位不夠。
這個碼頭只有少數能夠停泊大船,所以大明的船隻只能依次靠岸。
隨即大明明軍開始下船
為了震懾日本之人,下船的明軍都是一身重甲,踩在下船的棧橋之上,每一下腳步都讓棧橋為之震動。
數百明軍士卒,整齊的盔甲,站在各自的位置上警戒,與一邊警戒的日本士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首席日本的甲冑,鐵甲並非沒有而是不多,更多是皮甲甚至竹甲,唯有有身份的大名才有鐵甲。雖然而今站在這裡的軍隊,乃是足利義政的親衛,戰鬥力還是有的,在足利義政撤退的時候,就令他的親衛數百人,分為三隊依次斷後,最後細川勝元停止了追擊。
可見這一支軍隊的戰鬥力。
所以他們裝備很精良,每一個人都是武士,身上帶著好幾把日本刀。還有甲冑,按說已經是足利義政軍隊之中少數能拿得出來的。
只是與大明相比幾乎沒有辦法比。
不能比的不僅僅是武器裝備,還有個頭。
前文也說過,大明軍隊的兵源地,一般都是河北,宣大,等地,清一色的河北大漢,在安南之戰之後也多了不少廣西兵,但是這些軍隊一般鎮守南方,比如交趾,雲南,湖廣,貴州一帶。
而王英從這幾萬軍隊之中挑出的精銳,自然也是一等一的人樣子。能打不能打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最少個子夠高。
故而一個明軍與一個日本兵站在一起,日本兵最多到明軍的肩膀之上。
當王英與足利義政站在一起的時候,看上去倒是和諧了一點。
首先王英不是北人,他是福建人
南方人普遍比北方人稍矮一點,王英比自己的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