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54章 李東陽的政績,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老百姓們最現實不過了,能不去南洋就不去南洋。

即便是受災討飯也是如此。

想要做成這一點,就要看辦事人的手腕了,要軟硬兼施。太軟了不行,老百姓就不當回事,太硬了也不行。這是要移民,而是將人流放。

項忠說道:“請陛下放心,臣已經委派戶部侍郎李東陽,專司此事。再加上而今馳道便捷,李侍郎精明幹練。當萬無一失,此事陛下前日已經批過了。”

朱祁鎮聽了之後,依稀有些印象,仔細想想,才想起這一件事情。

“對,李東陽。”朱祁鎮說道。

朱祁鎮對李東陽特別熟悉,無他,是安排給子孫的首輔之才。

李東陽從寧化知縣開始,在中樞與地方上三進三出,到此歷練,在哪裡李東陽都沒有讓人失望。

李東陽在刑部建立大明巡檢體系。

在朱祁鎮看來,就是大明的警察體系。不過與現代的警察體系有很大不同。李東陽在刑部主持大明巡檢體系,與大明總捕韓鐵城一併,專門打擊土匪。

從江西開始,凡是在大明官方與檔案之中,有土匪的地方,全部在巡檢打擊之列。

畢竟大明而今也算是太平,也沒有那種動則數千人的土匪,幾百人都算多了,甚至有些土匪不過幾十個人而已。雖然說,全面打擊,但是實際上也是做不到的,主要打擊的是交通線,官道附近的巢穴的坐匪。也算是對商稅改革的一種輔助政策。

降低商人行商的風險。

雖然這種打擊現在還沒有停止,將來也不會停止的。

想想就明白,只要大明朝廷不能完全覆蓋所有府縣的所有地方,聚嘯山林的土匪就不會滅絕。

不過,李東陽因此積功升官,被朱祁鎮調入戶部了。

此刻讓他負責移民這個硬骨頭,是看重,也是鍛鍊。

項忠對朱祁鎮對李東陽的安排,未必知道,但是他卻知道,李東陽是一員幹吏,遇見難以解決的事情,自然要讓這種幹吏來負責了。

隨即,項忠又說了淮河水利之事,說道:“臣剛剛接到奏報,陳翼已經挖通了淮河入海河道,今夏就準備引水入渠,特請陛下賜名。”

朱祁鎮聽了,大為高興,說道:“這是好事啊,如此淮河就太平了。”

項忠說道:“陛下,臣不敢不言,陳翼請罪,他說,他計算有誤,單單一條入海的河道,不足以承接淮河與洪澤湖所有湖水。祖陵還在洪澤湖威脅之下。”

朱祁鎮聽了,有些失望,不過他很快就振作起來,說道:“無妨,事情要一件件的做,有了問題,就解決問題,祖陵的事情,繼續想辦法便是了,這一條河,就叫通海河吧。讓他將接下來怎麼辦,寫一個奏疏呈上來。”

朱祁鎮是深刻的調研過祖陵的問題。

祖陵很大一個問題,就是地勢太低了。在後世大明祖陵,就在湖底了。

水勢趨下,這是天性,要想洪澤湖水不威脅祖陵,那就是要求淮河水勢平緩,排水特別通暢。這要求比現在的治水要求要高上不少。

畢竟淮河只要不發大洪水,對百姓來說就夠了。

朱祁鎮對祖陵的看重,更是給外人看的,畢竟朱祁鎮從後世來,對自己家祖宗的祖宗陵墓,並不是太看重的。

只是這個表態不能有錯。

而且朱祁鎮也覺得,對水利工程要精益求精,要求高一點也沒有什麼不好的。畢竟淮河只要翻翻身,江淮地區,就變成了一片澤國。

要知道在唐代江淮地區之富庶,冠於天下。但是在明清江淮地區,就差太多了,不就是因為一條淮河嗎?

對於這一條淮河,用怎麼樣的態度來重視,都不為過了。

項忠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