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54章 李東陽的政績,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祁鎮問道:“趁機移民的事情,辦得怎麼樣?”
朱祁鎮病後,很多改革都陸陸續續的停了下來,朱祁鎮也就沒有多說什麼,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卻一直關注,那就是對外遷徙百姓。
其實這是藩王南遷的政策的配套政策。
不過,在朱祁鎮看來這其實是反過來的,在南洋冊封藩王,乃是大明移民政策的配套政策。
正統而今五十年。
即便前期有貓兒莊之敗,但是總體上來,內地一直是天下太平。偶有小亂,也無礙大局。
朱祁鎮種種政策,不敢說對百姓都有十分的好處,畢竟在很多時候,大明朝廷的利益與小民的利益是相互衝突的。
但是大部分時候,大明百姓身上的負擔一日輕過一日。而且糧價一直在跌,維持在二百五十文一石上下,也就是二十五文一斗,比不上大唐盛世的鬥米十錢。但是當南洋完全納入大明版圖,戰事平息,南洋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進入大明之後,或許能夠到這個地步。
如此一來,人口的增長卻是極其迅速的。
在最近一次編練黃冊之中,大明人口已經到了九千多萬人之多。
如果將南洋的人口算進去的話,大明人口絕對超過一億甚至還有更多,畢竟即便是現代的人口普查,還有黑戶存在,更不要說古代了。
朱祁鎮個人感覺,單單是大明本土的人口,就已經超過一億了。
人口壓力,就成為了朱祁鎮擔心的問題之一。
這也是他執意打南洋,並將藩王遷到南洋的原因之一。
不過百姓安土重遷,在家鄉活著好好的,誰願意去南洋啊?於是,大明賑災政策之中,將災年遷徙海外,就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項了。
只是這一件事情不好辦。
大部分百姓,即便餓死在家鄉,也不願意去南洋。
關於南洋有很多恐怖的傳說在流傳。
其中有一些也不能說是錯的。
南洋畢竟是熱帶氣候,傳染病,海上的風浪,土著的襲擊,等等。大明移民折損不少,特別是在某些地方是第一批人,更是如此。
如果這些移民到了凌州,舊港,一般都能活下去,畢竟這些地方都有一代代人的改造,已經畢竟適合人類居住了。
只要不做太出格的事情,就死不了。
但是其他地方,特別是大明二十多個藩王,都要封在南洋,難免有些島嶼上,本來沒有多少人,這一下子來的漢人,都比原來的人口多了。
這就要自己想辦法開闢生存空間了。
即便是選好的海邊平原,但也會讓很多人受不了當地的氣候。
特別嚴重的,某地鬧瘟疫,死的人絕對不少。
這就是開拓生存空間的代價。
站在朱祁鎮的高度來看,這是無可奈何的。
中華民族從河洛發祥,一步步有現在的版圖,不知道有多少先賢,為了開拓生存空間,辛苦了一輩子。
就拿江南來說,在秦漢是一片莽荒,在而今是天下最富裕的地方。這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先輩奮鬥終身。
而今輪到他們這一代人,只要他們在南洋站穩腳跟,數代之後,那就是大明,乃至於中國,不可分割的土地。
雖然有這樣的犧牲,但野人是值得的。
只是,這種事情對於老百姓來說是沒有用的。
這就是屁股不同,想法也不同。
朱祁鎮屁股坐在皇帝位置上,對他來說,這就是對的。
但是對普通的百姓來說,他們沒有想過那麼偉大的使命,他們只有好好的活著。而不是去未知的地方,面對未知的風險,未知的毒蟲,煙瘴,疾病,瘟疫,等等風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