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5章 江南的產業發展,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京的時候是春日,到了河南的時候,已經是夏末了,而今到了南京已經是秋日了。

江南各時節有各時節的好。

而秋日之中,卻有別樣的味道,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漁歌唱晚,碧雲暮合。

此地又是大明最繁華的地帶,百姓富饒,甚至這些年江蘇的報業已經勝過了北京。原因無他,北京雖然是政治中心,有天然優勢,大明各地都有買京師報紙瞭解大明政治變化的需要,但是蘇州報業與北京也大有不同。

固然有一些政治內容,但似乎都時候捎帶的,真正讓蘇州報業繁華,是各種小說話本,才子佳人,神佛誌異,純粹是市民消費性的文學作品,更是有各種小說,一時間大盛。

朱祁鎮也看過一些,總體上來,還是泥沙具下,大為粗糙,還沒有後世他看過的明清小說好看。

這也是自然。

畢竟後世還保留下的明清小說,是不知道當時多少作品之中大浪淘沙留下來的東西。是經過了時間的磨礪與挑選的作品。而不這些東西。

不過,朱祁鎮感覺他說創造的這個時代,小說精品一定要比歷史上明清時代要好太多了。

無他,一來大明國力更強,而且小說文體,也上得了檯面,朱祁鎮在創立明報的時候,就留了小說板塊。而明報是大明的喉舌,單單是這一點,很多人就不能將小說當成下三濫。而且報業發展,與活字的推廣。也讓文化產業大規模發展。

有時候不得不說,利益是推動進步的最好工具。

在剛剛的時候,全天下只有宮中有一套活字,整個成本要二十三十萬兩,全部用銅。

但是報業的繁榮,促使大量人投入這個行業。

其實銅活字從來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歷史上明代就有。只是得不到發展而已。那是因為木活字價效比更高。

朱祁鎮明報對銅活字使用,保持了報業最低成本,也讓很多報業眼紅,有好幾家報業出錢,一起打造一副銅活字。但還有財大氣粗的暴發戶們在,就打造一部銅活字,只為了一件事情,就是為了給自己家打造藏書。

如此等等,大明境內的銅活字已經不僅僅少府一臺了,最少有三四臺,有些私人打造的,僅僅是為自己打造藏書這樣大富豪,在市場上很難推算出來,而今後銅活字只會更多,更多。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各種技術的發展,銅活字價格也下降了不少。

別的不說,而今大明鐵價下降了十倍不止,甚至還在下跌之中。單單這一項,就要節省不少銀子。

這讓朱祁鎮既是歡喜,又是感到無奈。

歡喜是歡喜文化產業的發展,將大規模推進大明識字率。朱祁鎮推廣教育,建立了不少學校,但是總就不能推行義務教育,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錢的問題,教育從來是最花錢的,如果仔細看現代國家的開支,很多時候教育經費都在軍事開支之上。

而大明養兵經費,託這些年沒有大戰的福,大明每年之軍費開支,壓制在一千二百萬兩上下。

而大明養官員官吏的開支,修建修繕水利工程的開支,等等等。已經將大明歲入分的差不多了,根本沒有錢推行義務教育。

第二是思想的問題。

義務教育的話,以什麼樣的思想體系為準?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思想中的戰爭,甚至比現實的中的戰爭更加殘酷。

大明思想解放這個工作,沒有做成之前,大規模推廣教育未必是好事。

其實大明並非沒有推廣過教育,比如太祖皇帝在開國之初,就推廣社學,也就是建立在村裡的學校,教授的也是最基本的東西。但是這些學校後來都衰敗了,一方面是財政無法維持,另外一方面就是傳統的教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