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6章 寧夏之難,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祁鎮說道:“好了,寧夏怎麼了?”
韓文說道:“陛下,從正統四十年來,寧夏旱災地震連線不斷,幾乎年年有震與大旱相連,赤地千里,白骨暴露,實在非太平盛世之象。”
“怎麼賑的災?”朱祁鎮問道:“難道戶部沒有撥款嗎?”
寧夏的情況,朱祁鎮並非不知道。
只是但凡賑災,朱祁鎮從來沒有不批的,甚至是寧可多批不會少批的,而今朝廷錢糧不缺,在這上面更是肯花錢。而且大明文官的賑災能力並不弱,畢竟大明這些年稱得上是多災多難,賑災根本是傳統藝能了。
一般情況下,賑災款到位。朱祁鎮就不必多操心,即便操心,也是在賑災之後,將在賑災之中揩油的官員,一一處置了。
所以,他以為寧夏也是如此。
“撥了。”韓文說道:“但是不夠。”
丘浚說道:“此事,臣知曉一二。寧夏賑災款是按戶部的章程,依照以往最大的成例來的。”
大明各種自然災害特別多,所以戶部就形成了類似於預案一樣的東西。報上來的災害分級,然後撥款的。
韓文說道:“陛下,如果再不妥善處置寧夏局面,臣擔心寧夏非大明所有。”
丘浚冷笑一聲,說道:“怎麼?寧夏還要造反不成?”
韓文說道:“臣不擔心造反,但是有斯民方有斯土,寧夏沒有人,還是大明的土地嗎?”
什麼情況下會沒有人?
人都餓死了。
朱祁鎮皺眉說道:“真到了這個地步了?”他也不等韓文回答,說道:“去寧夏。”
蘭州距離寧夏並不算遠,甚至只需向東北走數百餘里,就到了寧夏地界。不過這一帶還看不出什麼,在往北走一段路程,真正到了寧夏的地界。
寧夏的自然環境,比河西走廊要好一點,這裡畢竟是黃河百害,唯利一套的那一套。
只是時間在無聲無息之間改變很多東西。寧夏與河西走廊一樣,要面對沙漠的侵襲,此刻的寧夏根本是三面面對沙漠。就好像是從六盤山之中,依靠著黃河深入大沙漠之中的一隻手。
也幸虧是有黃河在。
如果沒有黃河,寧夏這一塊地方,遲早會被沙漠一點一點的侵吞掉。
但是即便如此,周圍的自然環境,如此演變,依舊讓寧夏飽受乾旱之苦。
如果單單是乾旱還好,畢竟在寧夏生活,寧夏本地人都已經習慣乾旱了。但是這幾年來,連續不斷的地震,甚至一年數震,地震與乾旱一併過來,卻讓當地百姓難以招架了。
當朱祁鎮進入寧夏之後。首先見到就是滿目瘡痍。
地面之上一道大大的裂痕,就好像是大地張開的一張嘴。
這是地震留下的痕跡。
而在耕地之中,卻有一道道密集的細碎的小裂痕,這就是大旱痕跡。
一看這個情況。
朱祁鎮臉色立即變了。
他知道寧夏有旱災有地震。但是賑災最重要的是重建,是恢復生產,而今的土地空蕩蕩的,連雜草都沒有長几根,重建在什麼地方?如此怎麼讓百姓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召見當地知府知縣詢問情況。
在正統之前,寧夏是有五個衛所,就是所謂的寧夏五衛。並沒有民政官員,倒是有一個寧夏巡撫。但是在北方邊患徹底解除之後,朱祁鎮對九邊進行了一番改造,寧夏五衛變成了寧夏衛,裁掉四個,保留一個。並建立了寧夏府。將其他的衛所改為縣城。
才是而今的寧夏府。
當地地方官一到,就立即哭窮起來。
在奏疏看寧夏地震與旱災相繼,卻無法理解當地的情況的。單單說一點,寧夏數年之內,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